鯨--地球上最大的動物
長腳的鯨
現代的鯨有著光滑的皮膚和流線形的體型,碩大的尾部在海水中擊起千層巨浪,推動著身體在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但是你知道嗎,在悠遠的地質年代,鯨類也曾經是四肢發達的陸生動物,越來越多的古生物化石的發現已經證實這一點。
美國俄亥俄大學藥學院的塞威森等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掘出一具帶有肢骨和足骨的鯨化石,它的時代為距今5千萬年前的始新世,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的具有大型功能性后肢的古老鯨類。圣迭戈洲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伯塔對這一發現大加贊嘆,認為“它首次向我們展示了發育有完好后肢的鯨,這種動物顯然是用后肢運動的”。
科學家們認為,現代的鯨類起源于食肉的四足哺乳動物,這些鯨類的祖先有點兒像大型的狼,曾經在當時的大陸上漫游和追蹤獵物。直到距今5千7百萬年前,即始新世之初,這些食肉動物在當時干旱的生活環境帶來的生存壓力下,毅然躍入大海去開辟一個新的生態龕,結果使它們的軀體經歷了深刻的演變。漸漸地,它們的四肢和骨盆退化了,尾部越來越強壯并且變成了漿葉狀用來拍擊海水,以此推動這些“海中巨獸”在海洋中遨游。
現生的鯨類已經沒有了后肢,僅有個別種類尚殘留著趾狀骨骼,顯示出肢骨和髖骨退化的遺跡,表明它們是由陸生四足動物演化而來的。在巴基斯坦古鯨化石被發現的三年前,密執安大學的金格里奇教授曾經報道過,他在埃及發現了鯨化石,其時代為距今4千萬年,但是這種鯨的外肢骨過于纖細弱小,已經不能像陸生哺乳動物那樣幫助推進軀干前行。金格里奇教授認為該動物那微小的后肢的作用只是用來在交配時抓住其配偶。
如果說金格里奇教授發現的化石鯨幾乎已經可以在水里終其一生,那么塞威森認為,他在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鯨則剛剛能夠像海獅一樣以兩棲方式生存。巴基斯坦古鯨的骨骼形態顯示其后肢相對孱弱,因此它在陸地上或許可以像海獅那樣用纖弱的附肢拖著龐大的軀體曳地而行。而在海水中,其扁平的足上下拍擊產生推進力能夠使身體呈波浪狀前進,而不是像魚那樣身體(主要是尾部)左右擺動來前進。現代的鯨類同樣也是呈波浪狀向前游泳,只不過它們已經可以憑借其寬闊的尾部做推進器了。
伯塔教授認為,古生物學家還必須采集更多的化石,獲得更確切的證據來解釋這種化石鯨究竟是如何游泳的。因為,塞威森發現的化石中未見骨盆或者骨盆殘片,尚不能確定此類鯨的肢骨與脊椎骨是如何連接的,而這正是想弄清這類動物運動方式的關鍵因素。
不管怎樣,塞威森的發現對于早期鯨類演化的研究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他將水生鯨類與其陸生祖先的演化鏈中的一個缺失環節銜接上了,就像當年發現的始祖鳥在鳥類早期演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