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差萬別的耳朵(聽器)
為了驗證蟬有沒有耳朵,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他將兩門土炮架在大樹下,蟬正在樹上如癡如醉地唱著情歌。轟!炮響了,雷鳴般的炮聲使人們震耳欲聾,可是蟬卻象沒聽見似的,照唱不誤。所以他認為蟬是聾子。其實蟬不是聾子,只是它的聽力范圍與人的不一樣。昆蟲的耳朵不像人類的耳朵,它有各種各樣的外形,在身體上的位置也不固定,而最簡單的耳朵就是感覺毛了。這種毛狀聽器構造很簡單,內部只有一個神經細胞與毛窩膜連接,當剛毛受到空氣震動或壓力而彎曲時,毛窩膜通過神經細胞傳至中樞神經,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另一類耳朵叫鼓膜器,它有一個略凹入周圍體壁的橢圓形或圓形的鼓膜及一到數組由劍梢感受器組成的聽體,直接聯接在鼓膜的內壁上,或聯在與鼓膜相連的后生薄膜上。
昆蟲能夠發出和接受聲音信號的能力早已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由此發展起一種防治農業害蟲的新方法 — 聲防法,即利用昆蟲能對聲音做出反應的特性,誘集或驅避某些種類的昆蟲,以減少為害,并已獲得初步成功。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