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僧侶植樹紀念 |
西雙版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含了原來在本土產生的世俗原始多神教和后來傳入的小乘佛教。信奉原始多神教的是這里的所有民族,當他們的發展處于幼年時期時,生產力低下,科學文化知識貧乏,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森林土地和動物植物等各種自然現象以及人類本身的生老病死無法理解而認為“萬物有靈”,產生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人物崇拜。
 |
傣家人的神樹(菩提樹) |
在西雙版納,信奉佛教的只有傣族和布朗族。學術界對于小乘佛教的傳入時間眾說不一,但其至少都有近千年的歷史。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佛教傳入后曾與原始多神教相互排斥。如傳說中的“谷魂奶奶”曾使村社五谷豐登、人丁興旺,而菩薩來后驅走了她,導致了村社田地荒蕪,連菩薩也餓肚子。“人以食為天”,菩薩也只好承認“谷神”最重要,把“谷魂奶奶”再請回來,而且在佛經中也記載了這個斗爭的經過,讓僧侶們傳誦。由于原始多神教在各民族中根深蒂固,菩薩斗不過“地頭蛇”,經過了某些妥協和改造,佛教才在傣族和布朗族中逐漸立住了腳。雖然兩套宗教制度并存,但因信奉的都是同一人群,尤其主宰原始多神教祭祀的男人幾乎都曾是僧侶,所以兩者相互滲透,形成了混合型
的宗教信仰文化。
作為一類文化現象的宗教信仰都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是人們對特殊環境的適應與生存的一種策略。以傣族為代表的各民族,盡管他們的先民的生活環境是由“冷森林”遷徙到“熱森林”,但都離不開森林,都是森林民族。這樣,宗教信仰文化便成為他們與這里的熱帶雨林以及其中的動、植物和諧相處,走向協調發展的一種重要武器,也使在本世紀50年代以前,西雙版納還保存有50%的森林覆蓋率。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