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午后的風速一般較大?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在一般情況下,早晨的風并不太大,隨著太陽的升高,風也漸漸大起來,午后的風最大,傍晚風又小了下來,夜間的風最小。這種風速的日變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這主要同太陽的照射有密切的關系。空氣流動的速度,往往受到山脈、建筑物以及高低不平地面的阻擋、摩擦等影響,所以,近地面的風速通常比高空來得小。白天,太陽透過空氣層照耀著大地,地面吸收大量太陽熱,溫度不斷升高,曬熱了的地面把近地面的空氣逐漸烘熱,這樣被烘熱了的空氣密度小,輕而上升,上層較冷的空氣密度大,重而下沉,形成了空氣的上下對流。由于上層空氣帶著較大的風速下沉到低層,近地面的空氣帶著較小的風速上升到高空,這種上下空氣的交換,就使近地面的風速逐漸增大,高空風速逐漸減小。午后,近地面的空氣最熱,上下熱對流也最厲害,所以風速最大。傍晚,太陽西下,地面溫度降低,熱對流不斷減弱,風也逐漸小了起來。夜間,近地面空氣冷卻,空氣對流停止,風就微弱了。
這種風速白天大,晚上小的規律,是正常天氣條件下常有的現象。如果有寒潮爆發,低氣壓發生、發展,或臺風中心逼近,就會破壞這種規律。
但是,在刮東風的時候,一天內的風速變化,卻是早晚比午后來得大。如諺語中有“東風兩頭大,西風腰里粗”的說法;這里的“兩頭”是指早、晚,“腰里”是指中午,“粗”是風大的意思。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我國高空的空氣流動方向,大多是自西向東的,也就是說,高空是盛行的偏西風;當地面吹偏東風時,低層氣流和高空氣流運動方向剛好相反,這就促使低層的東風因受高層西風的影響而減速了,近地面的東風也就減弱了。這種風力的削弱,中午最甚;早晚熱對流較弱,東風減弱的程度較中午來得小,所以吹東風時,早晚兩頭的風較大。
當地面吹西風時,高空和低層空氣的流動方向一致向東,隨著上下對流的加強,地面西風逐漸加大,午后最大,傍晚又減小,這也就是西風“腰里粗”的道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