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識天氣
“東風送濕西風干,南風吹暖北風寒”。這則諺語流傳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它說明不同的風會帶來冷暖干濕不同的天氣。
長江中下游地區東臨海洋,西連大陸,這里的風東吹西刮、南來北往,擔負著交流寒暖、運送水汽的任務。東風濕、南風暖,暖濕的東南風為云雨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水汽條件,只要一有上升的機會就會凝云致雨。所以,有“要問雨遠近,但看東南風”、“白天東南風,夜晚濕布衣”的說法。而西風干、北風寒,晴天刮西北風,預示著繼續晴冷無雨;雨天刮西北風則預示著干冷空氣已經壓境,隨著冷空氣層的增厚,空中的云層升高變薄,不久就會云消雨散了。所以,諺語說“西北風,開天鎖”。
在溫帶地區,地面上如有兩股對吹的風,它們往往是兩股規模大、范圍廣,溫度、濕度不同的冷氣流和暖氣流。南風運載著暖濕空氣,北風運載著干冷氣流。在它們相遇的地帶,形成了鋒面。鋒面一帶,暖濕空氣的上升運動最為旺盛。有時暖濕氣流勢力強大,主動北襲,并凌駕于冷氣流之上,向上滑升,冷卻凝云。這時,天上云向(暖氣流)與地上風向(冷氣流)相反,“逆風行云,定有雨淋”。隨著云層迅猛發展,增厚,便形成范圍廣大、連綿不斷的云雨了。有時,干冷空氣的勢力比暖濕氣流強大,它主動出擊,象一把楔子直插空氣下面,把暖濕空氣抬舉向上,鋒面一帶便出現雷雨云帶。在這一帶,雷鳴電閃,風狂雨驟。
鋒面云雨帶的生消、移動,決定于南北氣流勢力的消長。某地南風勁吹,說明該地處于鋒面云雨帶以南,這時暖鋒北去,天氣晴暖。但是,“北風不受南風欺”,“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南風吹得緊,不久起風雨”。每一次吹南風的過程,雖晴暖一時,卻又預示著北風推動冷鋒南下。所以,一旦“轉了北風就要下”,就會云涌雨落。而南風刮得愈久,說明暖濕氣流積蓄的力量也愈強,當北方冷空氣一旦南下,愈易出現勢均力敵的拉鋸局面,使鋒面在這一地區南北擺動、徘徊不去,會形成連續陰雨的靜止鋒天氣。因此,有“刮了長東南,半月不會干”的說法。如果冷空氣勢力特強,南下的冷鋒云雨往往一掃而過,一下子被推到南方的海洋上;北風愈猛,晴天愈長久。因此,“南風大來是雨天,北風大來是晴天。”
高氣壓和低氣壓的移動,也常常通過刮風而表現出來。高氣壓控制下的晴天,如果不刮風,表明高氣壓系統沒有明顯移動,晴天仍繼續;低氣壓系統影響下的陰雨天,如果無風,表明低氣壓系統也很少移動,因而繼續陰雨。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的低氣壓系統多由偏西方移來,所以,一年四季的雨前風向多偏東,而且呈逆時針變化,即風向由東南-東-東北地變化;相反地,如果風向由東南到偏西變化,一般無雨,只有夏季地方性積雨云出現時才有可能下雨。諺語說:“四季東風四季下,只怕東風刮不大”,就說明了低氣壓系統影響前當地的風向。還有“雨后生東風,未來雨更兇”的說法:即雨停后,仍有三、四級的偏東風,這是降雨暫停的征兆,表明西邊還有低氣壓移來,未來會下更大的雨。
一般說來,在東北風中開始的降雨,下的時間長,雨量也較大。如果在將要下雨或開始下雨時,風向時而東北、時而東南,這叫做“兩風并一舉”;預示著移來的低氣壓系統范圍大、移動慢,未來必有連陰雨。
在雨天,如果風向轉為偏西,天氣大多轉晴。風向越偏西
北方,風力越大,則轉晴越快,晴天維持的時間也較長。有時
西風很小,天氣仍不睛,這就屬于“東風雨,西風晴;西風不晴
必連陰”的情況。如果在偏南或西南風里轉晴,則往往晴不長,表明下次雨期較近。
有時,偏東風連刮兩三天,天氣仍不變,風反而越刮越緊,
這種情況多在旱天出現;這時氣溫表現為“日暖夜寒”,人們稱
之為“天旱東風緊”、“東風冷要旱”。當低氣壓控制本地時,東風風力不大,午后近地面常有旋風發生,預示近期天旱。“東風
刮,西風扯,若要下雨得半月”。這是說,在一兩天內風向時而偏東、時而偏西,預示中期內沒有強大的天氣系統侵入,不會有降水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風也不一定會出現相同的天氣。看風識天氣還得看具體條件。
首先要看季節。在夏季,暖氣流強于冷氣流,東南風一吹,鋒面云雨帶推向北方。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單一的暖氣流控制下,空氣缺乏上升運動的條件,所以有“一年三季東風雨,獨有夏季東風晴”的說法。要是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下,盛行夏季風。夏季風雖然是來自東南海洋,但高氣壓控制下的氣流穩定,天氣晴熱少雨,于是“東南風,燥烘烘”了。如果夏季吹西北風,反而預示下雨,所以有“冬西晴,夏西雨”,“夏雨北風生”的諺語。
在冬半年,冷空氣強于暖空氣,西北風常把鋒面云雨帶推向南方海洋。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單一的冷空氣控制下,天氣晴朗,正象諺語所說的“秋后西北田里干”、“春西北,曬破頭;冬西北,必轉晴。”如果這時刮起東南風,但刮不長,這就是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預示鋒面云雨帶影響到本地,天將變陰,“要問雨遠近,但看東南風”。
其次要看風速。諺語說得好,“東風有雨下,只怕太文雅”,只有“東風晝夜吼”,才能:風狂又雨驟”;只有“東南緊一緊”,才能“下雨快又狠”。冬天和旱天,偏東風要刮兩、三天才能有雨;如果風力達到五、六級,則刮一、兩天就可能下雨。而在初夏和多雨期,只要東南風刮一陣就會下雨。
另外,“風是雨的頭,風狂雨即收”。陣雨前,往往是風打頭陣,先刮風,雨才隨后下降。雨停的時候也是風先增大,然后雨再停,即“狂風遮猛雨”。這種現象都是在積雨云下發生的。因為積雨云下快接近雨區時先有風,然后下雨,待風大雨大時,雨區很快就過去了。
第三要注意地方性。必須區別“真風”和“假風”。在一般情況下,風向風速都有各地不同的日變化規律。這種正常的日變化規律,并不反映天氣系統的影響,人們稱為“假風”。只有風向穩定在某個方向,風力逐漸增大,才是能預兆天氣變化的“真風”。一般“真風”要從早刮到晚,從傍晚刮到午夜;特別是夜風,對于預報天氣的晴朗轉折,效果更好。至于地方性的山谷風,也屬于“假風”,不能用來預報天氣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