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 風
E. 臺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臺風的“胚胎”,因為臺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臺風。臺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說來,一個臺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里,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臺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臺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臺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于是海水從臺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臺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臺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臺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臺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里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臺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并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臺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臺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臺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臺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于增暖,臺風不易出現。
如下圖所示。
 |
 |
上面所講的只是臺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于就有臺風發生。臺風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有關臺風的結構、與之相關的天氣、以及侵襲我國的臺風路徑、臺風的預報和防臺措施等詳細內容,我們會在后面的板塊里為大家介紹。
F.臺風的危害和利用
臺風在海上移動,會掀起巨浪,狂風暴雨接踵而來,對航行的船只可造成嚴重的威脅。當臺風登陸時,狂風暴雨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尤其對農業、建筑物的影響更大。
但是,臺風也并非全給人類帶來不幸,除了其“罪惡”的一面外,也有為人類造福的時候。對某些地區來說,如果沒有臺風,這些地區莊稼的生長、農業的豐收就不堪設想。西北太平洋的臺風、西印度群島的颶風和印度洋上的熱帶風暴,幾乎占全球強的熱帶氣旋總數的百分之六十,給肥沃的土地上帶來了豐沛的雨水,造成適宜的氣候。臺風降水是我國江南地區和東北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來源;正是有了臺風,才使珠江三角洲、兩湖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確保農業豐收;也正是因為臺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才使許多大小水庫蓄滿雨水,水利發電機組能夠正常運轉,節省萬噸原煤;在酷熱的日子里,臺風來臨,涼風習習,還可以降溫消暑;所以,有人認為臺風是“使局部受災,讓大面積受益”,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1 2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