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俗稱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還大。我國除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較少外,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打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因此,冰雹是我國嚴重災害之一。
冰雹是怎樣形成的呢? 它的結構是怎么樣的?
我們如何才能預防雹災。
冰雹的簡單介紹
冰雹是一種從強烈發展的積雨云(這種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來的冰塊或冰疙瘩,人們通常稱它為“雹子”。
從冰雹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雹根據它的大小,軟硬程度和結構等等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四種:
冰雹:直徑在5毫米以上的冰塊,比較硬,落地會反跳;每個雹塊都由一個不透明的核心和核心外面層層透明和不透明交替出現的冰層組成。這是一種危害性最大的冰雹。
軟雹:結構松散,重量輕,著地容易破碎,這類冰雹叫軟雹。這種冰雹造成的危害較小。軟雹一般在較高緯度或者在高原上出現。有人認為,云中的冰雹由于受高空爆炸作用的影響有時會變成軟雹。
冰丸:直徑5毫米以下的固體小冰球或小冰塊,結構堅硬,落到地面會反跳,所以有人也叫它為小冰雹。其危害較冰雹輕。
霰:直徑2-5毫米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顆粒狀固體降水物,結構松軟,著地易破碎,常呈球形或圓錐形,有點像米雪,不過米雪的直徑一般都在1毫米以下。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