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降雨量的簡單方法
降水對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降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帶來災害。因此,人們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當地下了多少雨(雪)。這樣,就需要測定降水量。
在我國民間,通常用下了幾指雨或幾寸雨(即滲透到土壤里幾指深或幾寸深)來說明一場雨的大小。這種辦法對于粗略估計當地旱象緩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資料不夠精確,也不易互相比較。因此用雨水滲透深度來表示降水量,是不夠科學的。
為了使降水量具有較高的精確性和比較性,氣象觀測規范中規定:降水量指從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后)降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為單位。
測定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個不漏水的鐵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儲水瓶,另外還配有與儲水瓶口徑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時,雨水過漏斗流入儲水瓶。量雨時,將儲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內。從量杯上讀出的刻度數(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時,要把漏斗和儲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儲水筒容納降水。測定降水量時,把儲水筒取出帶到室內,待筒內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讀取降水量數字。
這樣,無論是液態或固態降水的降水量,都是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這樣測定就比較精確,而且便于相互比較,并能求出總量。
還有另外一些測定降水量的儀器,例如可以作連續記錄的虹吸式雨量計,可以遙測的翻斗式遙測雨量計等。它們的原理和上述的一樣,只是分別增加了自記裝置和傳遞信息的裝置罷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