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霜前冷,霜后暖"?
大寒潮來臨,呼呼的西北風不停地刮了一個整天,強大的冷空氣象潮水般地洶涌南下,溫度在一晝夜里下降了10℃以上,早晨最低溫度降到5℃以下,人們感到十分寒冷。可是這樣冷的天氣很難看到雪白雪白的霜。過了兩天,寒潮過去了,風也停止了,云層裂開了,打開窗戶,那和煦的陽光從窗口透入,看來天氣就要回暖了。可是就在這樣的天氣里,清晨的地面上、屋頂上、枯黃的小草上,處處會出現雪白雪白的霜,怪不得在我國南方人們常說:"霜前冷,霜后暖"。
為什么霜前一段時間里,嘩啦嘩啦的西北風刮得這樣緊反而沒有霜呢?
原因是在大寒潮剛剛來到的時候,雖然寒風刺骨,可是大風把上上下下的空氣吹得團團亂轉,使靠近地面的一層空氣不能在地面上呆得過久,不能充分的冷卻,這樣霜就難出現了。
寒潮過后風小下來了,大氣就平靜了,近地面的冷空氣不再轉向上空,它和地面接觸的時間長了,再加了云層移走后,天空晴朗少云,地面能充分冷卻,霜就出現了。既然霜是風小少云天氣的產物,所以霜后的天氣一般說仍能保持晴好,陽光充足,溫度一天天回升,因此我國民間有"霜重見晴天"的農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