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的概念
大氣中冷高壓的活動相當頻繁,就東亞地區來說,大約每3-5天就有一次。但是冷高壓的強度在不同季節相差很大,夏季一般強度很弱,地面團上冷高壓中心氣壓值僅有1010-1020毫巴,冬季強度可達1060一1070毫巴,甚至有的在1070毫巴以上。強烈的冷高壓活動帶來強冷空氣侵襲,如同寒冷的潮流滾滾而來,給我國廣大地區帶來劇烈降溫、霜凍、大風等等災害性天氣。這種大范圍的強烈的冷空氣活動,稱為寒潮。寒潮天氣過程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它能導致河港封凍、交通中斷;牲畜和早春晚秋作物受凍,但它也有利于小麥滅蟲越冬,鹽業制鹵等。
我國中央氣象臺規定,由于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作為發布寒潮警報的標準。但實際上,這個標準太高,尤其在南方,有時雖然24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而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也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危害,但這個規定并未說明氣溫下降10℃的范圍大小。為此中央氣象臺又對上述標準作了補充規定: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48小時內降溫10℃以上,長江中下游最低氣溫Tmin≤4℃,陸上三個大區有5級以上大風,渤海、黃海、東海先后有7級以上大風,作為寒潮警報標準。如果上述區域48小時內降溫達14℃,其余同上時,則作為強寒潮警報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