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與氣候
地形起伏不僅使它本身的氣候顯著不同,而且高聳綿亙的山脈,往往是低層空氣流動運行的障礙,它可以阻滯北方的冷空氣和南來的暖空氣(如阻礙寒潮的行動,使鋒帶停滯),又可使氣流的水份大大損耗。
(1)對氣溫影響 在山脈兩側,氣候可以出現極大差異,高大的山脈往往成為氣候的分界線。大抵與緯線平行的山脈以山南山北氣溫的懸殊為主;從表13-5對比天山南北、秦嶺南北的冬季氣溫,可看出屏障作用的影響。
表13-5 對比天山南北、秦嶺南北的冬季氣溫
月份/地名
|
奇臺 哈密
|
西安 漢中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緯度
高度
|
-18.8 -12.3
-15.4 -5.6
-3.4 4.8
8.8 13.1
16.2 20.3
21.4 25.5
23.7 27.7
21.9 26.2
15.4 19.4
5.8 9.8
-5.7 -1.0
-15.3 -9.1
44°01ˊ 42°49ˊ
796.4m 737.9m
|
-1.3 2.0
2.1 4.6
8.0 9.5
14.0 15.0
19.2 19.5
25.3 23.8
26.7 25.9
25.4 25.0
19.4 20.0
13.6 14.8
6.5 8.6
0.6 3.6
34°18ˊ 33°04ˊ
396.9m 508.3m
|
與海岸平行的山脈,以沿海內陸雨量的懸殊為主。就整個氣候來講,無論山脈的走向如何,只要高度足以阻礙盛行氣流的運行,就會對兩側的氣溫、降水及其它氣候要素產生影響,成為氣候的障壁,而世界氣候區的劃分也往往以高聳的地形為界。我國著名的南嶺,它是由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地組成,北來冷氣團常常受阻于嶺北,以1月平均氣溫為例,嶺南曲江為10.7℃,嶺北的坪石為7.5℃,二者相差3℃;前者冬季很少飛雪,后者冬季常有。這樣,南嶺以南可以發展某些熱帶作物,具有熱帶性環境;南嶺以北熱帶作物不能越冬,具有亞熱帶環境。
(2)對降水影響 山地降水一般是隨著高度增加而增多。特別是一些不太高的山區,山腳下與山頂的降水量有明顯的差別。對比西安、泰安、九江、衡陽、峨眉幾城市與附近山頂的降水量就可說明這一點:降水是隨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見表13-6。為什么降水隨高度的增高而增加呢?
表13-6 降水與海拔高度的關系
對比地點
|
海拔(米)
|
年降水量(毫米)
|
華山西安
|
2065397
|
753.1624.0
|
泰山泰安
|
1534129
|
1210.9711.6
|
廬山九江
|
121532
|
1833.71493.7
|
衡山衡陽
|
1266103
|
2231.91353.0
|
峨眉山峨眉
|
3137447
|
2033.91668.7
|
其原因:第一是山地上氣溫低,水汽容易達到飽和,凝結為雨;第二是空氣與較高地方的寒冷地面相接觸,容易冷卻致雨;第三是暖濕氣流遇到山地,被迫沿山坡上升,由于絕熱冷卻,水汽容易凝結致雨。表13-7以臺灣西部平原到阿里山間的降水情況為例,說明降水量隨高度的變化。
表13-7 降水量隨高度的變化
|
北港
|
竹崎
|
幼葉林
|
阿里山
|
距海(公里)
|
17
|
43
|
56
|
70
|
海拔(米)
|
9
|
129
|
1060
|
2406
|
降水量(毫米)
|
1493
|
2555
|
3045
|
4357
|
山地降水隨高度的增加,只發生在一定限度以內,超過了這一限度,空氣濕度減少,降水量就隨高度增高而減少。這個限度的高度,就稱為“最大降水帶”!白畲蠼邓畮А睕Q定于地理環境、季節和其它條件,它隨時隨地不同。例如,喜馬拉雅山上這一限度在1000~1500米。
(3)山地立體氣候 在山地上,隨著高度的增加,日照增強,氣溫降低,氣壓減低,降水在達到最大降水帶以前不斷增加,但超過這一高度即行減少,在高山頂上還有冰雪覆蓋。同時,地面形狀和山坡的方向、坡度,也對各氣候要素發生顯著影響,而且在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同一山地,由于向陽坡日照時間長,氣溫高,霜凍情況比陰坡大為減輕,以至陽坡可以發展某些經濟林木,而陰坡則因冬季受到凍害而不宜種植;因此在山地中,自下而上,氣候垂直變化,形成垂直氣候帶。氣候的垂直氣候帶的順序性,決定于山嶺位于哪一個水平氣候帶內:位于赤道的高山,由山麓到山頂,氣候帶和植物帶分布與由赤道到兩極的分布情況一樣;如果山嶺位于苔原地區,那么向上去只有冰雪區。
云南省的東川市,山腳的新村,海拔1254.1米,年平均氣溫20.3℃,≥10℃積溫6821.3℃,霜期1個月左右,是南亞熱帶氣候?煞N甘蔗、花生、水稻等喜溫作物,水稻一年兩熟;山腰的湯丹,海拔2252.4米,年均溫13.1℃,≥10℃積溫3560.7℃,霜期3個多月,屬暖溫帶氣候,只宜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蠶豆等,一年一至兩熟;山頂附近的落雪,海拔3227.7米,年平均氣溫7.1℃,≥10℃積溫762.6℃,霜期半年之上,屬寒溫帶氣候類型,只能種植馬鈴薯、蕎子等喜涼作物,一年一熟;最高處氣候更寒冷。假期四月的某日去東川市旅行,從新村坐汽車到落雪只需3個小時,量你可以感覺到,山腳炎熱難當,山腰春暖花開,山頂大雪紛飛,寒風刺骨!耙簧接兴募尽、“山高一丈,大不一樣”,就是對這種立體氣候的真實寫照。
(4)青藏高原對氣候的影響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輕、大幅度整體隆起的大高原。影響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氣候,而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以至整個亞洲的大氣環流。在晚第三紀高原隆起以前,是行星風系占主導地位,我國盛行西風。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西風帶北撤,并在北部形成強大的蒙古一西伯利亞高壓。冬季,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每隔一定時間表現為寒潮的侵襲。寒潮南下過程中,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擋,便折向東,直驅華北以至華南,使我國東部氣溫低于世界其他同緯度地區。由于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喜馬拉雅山脈便成了阻止印度洋氣流北上的主要大障礙,使喜馬拉雅山脈以北地區,尤其是藏北高原的氣候變得干燥少雨。這種變化影響到整個西北地區。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