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走沙漠,感受沙塵暴
攝影愛好者盧彤景是內蒙包鋼職工,95年后,他先后進行了11個考察、拍攝題目:
1.摟發菜者破壞地表情況;
2.考察地質結構;
3.考察沙漠之路;
4.水;
5.拍攝消失的村莊;
6.拍攝正在消失的村莊;
7.中、美、德、澳、日在沙漠植樹情況;
8.沙漠中的樹生成情況;
9.沙漠中的草成活情況;
10.阿拉善生態告急;
11.生命禁區---死亡邊緣的額吉納河。
“青草味撲鼻,山上有黃羊狐貍和狼,雪深沒膝蓋,夏天氣溫超不過30℃,甘草遍地、地面寶石閃亮,河里抓魚吃、伸手摘月亮……”,1966至1980年,攝影愛好者盧彤景拍照的底片上留下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包頭在蒙古語的意思是--鹿城。盧彤景聽老人講“50年代野鹿滿大街跑……”。
第一次遭遇沙塵暴
1985年,盧彤景到毛烏素腹地烏審旗遇到沙塵暴,車陷沙漠24小時,盧彤景害怕:“萬一死在這里怎么辦?”這是他第一次接觸沙塵暴。“太可怕了,”他說,“沙子、塵土、動物糞便攪得昏天黑地,車的漆皮都刮掉了。”
羊絨衫與沙塵暴
盧彤景注意到,從1980年開始,內蒙古山羊日多一日,京包鐵路內蒙古段兩側山羊遍野。山羊劇增的原因是,內蒙古有了日本投資的羊絨衫工廠。山羊不僅吃草還吃草根還能跳起吃樹葉。草原承受力日漸衰微,綠毯子似的草原轉換成羊絨衫的過程中,黃土開始露天,直至完全裸露。盧彤景立下家規:禁穿羊絨衫,一家五口人恪守至今。
發菜=發財?
1999年冬,國家明令禁挖發菜,因為發菜是沙土表面生長的植被,具有固定流沙的作用。發菜對人體并沒有特殊的營養價值,但由于發菜的發音和發財相同,廣東和香港人以吃發菜為吉,市場價格很高。在暴利驅動下,一輛輛拖拉機仍然載著發財者的夢想源源開進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阿拉善盟。5至70歲的人忍受零下20多度酷寒在沒有玻璃的房子里等待東方魚肚白。他們告訴盧彤景,太陽出來一竿子高就不能挖了,那時發菜易斷,魚肚白時正好。夜半凍醒,老少起來跺腳。盧彤景趁機說:“別干這事了,哪是人受的罪呢,還背著破壞環保的黑鍋。”他們說:“有饅頭吃絕不受這個罪,肚子比環保要緊哩!”
局部改善與全局惡化
河西走廊的糧食生產近幾年得到提高,得益于截斷祁連山的雪水用做農田灌溉,下游阿拉善盟成片的胡楊林因此枯死。流沙蔓延,額吉納河斷流,一個人為的生命禁區正在逐漸形成。盧彤景用相機拍下了2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善盟已80%沙漠化。額吉納河被稱作母親河,1992年“奶汁”斷流。1992年前河水來自祁連山雪水。1998年4月15日,額吉納一個14歲兒童被風卷走十幾公里后凍死。聯合國環境保護總署科學家預言,如果不采取緊急措施,20至40年間,額吉納將步樓蘭、黑城后塵,又一個生命禁區誕生,而這個生命禁區并非全部歸于自然力。《新聞調查》記者質問有關機構,為什么不按黑河水利管理局分水方案往額吉納河放水?有關領導答:“我們用的是雍正皇帝時期的年羹堯分水方案。”年羹堯當時截斷額吉納河水源,是為清兵打敗分裂勢力。而今不放水為什么?盧彤景拍桌子:“你們是吃祖宗飯,造子孫孽。”
5年走沙漠,盧彤景觀察到,風分黃、黑、白三種顏色。黃風來自騰格里、巴丹吉林、毛烏素沙漠,黑風是居延海和戈壁灘上的沉淀物、牲畜糞便、城里堆積廢棄物所致,白風始自東西居延海的鹽堿灘。風、塵走兩條線,一條路線:風起西伯利亞,塵起阿拉善;另一條:風起地中海,塵起塔克拉瑪干,經過毛烏素進入華北平原。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