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沙塵暴記事
2000年春季,我國北方,特別是華北地區接二連三地出現沙塵天氣。時間之早、頻率之高、范圍之廣、強度之大,為歷史同期所罕見,給華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環境治理及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個別地方甚至造成了人員傷亡。該年華北地區發生了 12次沙塵天氣,是90年代歷年同期發生次數的3倍,反映了今年華北地區天氣活動的異常。據衛星遙感探測,沙塵天氣影響到我國內蒙古、寧夏、北京、天津、遼寧、吉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安徽等省、市、自治區,總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
北京日報2000年3月底對3月27日的沙塵暴報道:“北京:27日中午,正在一座兩層樓樓頂施工的工人被大風掀下,其中兩人死亡。同一日,麗澤橋東一家汽配商店被大風掀翻,海淀區某飯館5米高的煙囪被刮成“斜塔”。
山西:山西省祁縣27日下午猛地刮起了9級大風,風速達每秒22米,局部地區達10級以上。狂風中,一家企業的廠房房頂被大風掀掉,房屋倒塌,有10人在風災中死亡,52人受傷。同一日,一名年輕孕婦,在省會太原被狂風吹倒的一棵枯樹砸傷。
江蘇:27日下午1時20分,狂風刮倒了銅山縣漢王鄉一小學操場圍墻,許多小學生被埋在殘垣斷壁中,經搶救,多名孩子被救,6名一年級小學生被砸身亡。
山東:大部分地區出現大風天氣,濟南沙塵撲面,菏澤市一加油站營業室被狂風刮起,摔在地上后成為一堆廢墟,幸無人員傷亡。”
2000年春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消息表明,3月28日,南京市受沙塵暴襲擊,成為一座灰城,污染指數超過了300,形成重度污染;沙塵暴到達上海時,恰逢降雨,上海出現泥雨天氣。這幾次沙塵暴給受災地區的農牧業、工礦業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4月6日北京市出現的沙塵暴天氣,中午12時可吸入顆粒物全市平均濃度相當于國家二級標準的10倍。而且沙塵暴影響的范圍逐步擴大,已經侵入南京、上海。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