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預報
污染指數公報表明現在的空氣質量狀況,實際還需要掌握未來會產生什么樣的狀況,以便采取對策。因為氣象條件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所以天氣預報的副產品可以推測未來的空氣污染狀況,例如風速大小、冷高壓的位置、強度、逆溫層結是否出現等。綜合上述預報出的因子,可以得到空氣污染的潛勢預報,指出對污染是否有利的氣象條件。另一種是空氣污染的數值預報,需要建立數值模式,包括:
1、大氣小尺度動力學,除一般的平流運動之外還能描寫大氣對流運動,另外要用適當方法描寫大氣邊界層(大氣邊界層在對流層下部靠近地面的1.2─1.5公里范圍內的薄層大氣稱為大氣邊界層或行星邊界層。因為貼近地面,空氣運動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響,又稱摩擦層。大氣邊界層內根據空氣受下墊面影響不同又可分為:
(1) 緊貼地表面小于1厘米的氣層,為粘性副層。此層以分子作用為主。
(2)50─100米以下氣層(包括粘性副層)稱為近地面層。這一層大氣受下墊面不均勻影響,有明顯的湍流特征。
(3) 近地面層以上至1─ 1.5公里為上部摩擦層。這一層除了下墊面的湍流粘性力外,還有氣壓梯度力和科里奧利力的作用,三力量級相當。)湍流輸送污染物的特征。
2、描寫污染物在大氣運動環境下(例如氣壓、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化學反應方程組,例如大氣所的一個污染數值預報模式含有70余個化學反應方程,描寫污染物在大氣運動環境中的化學反應。
3、污染源數據庫(向大氣排入有害物質的源地稱污染源,進入大氣的有害物質稱污染物。大氣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噴發、森林著火、風吹揚塵等,它們每年向大氣排入約5.5億噸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城鄉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們平均總計向大氣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約每年超過6.5億噸,其中以工業污染排放量最為主要。)涉及到城市和近郊農村及天然植被污染物濃度觀測技術與計算方法。空氣污染數值預報不但可以告訴人們未來的空氣質量,并且可以用來調節工業生產活動,在上風方向減少甚至停止污染企業的生產,在下風方向增加生產。達到既改善空氣質量又不降低經濟增長的目的。例如大氣所的空氣污染數值預報模式在重慶市的預報實驗取得有益的經驗。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