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觀測
云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小水滴和(或)冰晶微粒組成的可見聚合體。常規氣象觀測要測定云狀、云量和云高。

|

|
|
|
積狀云 |
積狀云 |

|
層狀云 |
(1) 云狀:主要指云的外形特征的不同形態。由于云的形成原因不同,引起外形特征的差異,分成積狀云、層狀云和波狀云。積狀云的形成主要是不穩定大氣的對流運動,云中氣流垂直速度很大,常有幾米/秒甚至20米/秒以上。云體孤立、分散,垂直伸展與其水平擴散范圍具有同一個數量級。常見的積云和伴有雷電現象的積雨云就是積狀云;層狀云由大范圍系統性緩慢上升運動形成,多發生在鋒面、氣旋或低槽的氣流輻合區,云層范圍寬廣,均勻幕狀,無明顯起伏的連續云層,典型的層狀云有雨層云、高層云和卷層云三種;波狀云是由于空氣的波狀運動和湍流混合,例如逆溫層和風的切變形成,云塊排列成行,成群或波浪起伏狀。屬于波狀云的有層積云,高積云和卷積云。

|

|
|
|
層積云 |
高積云和卷積云 |
(2) 云量:云量多少,全憑目測云塊占據天空的面積來估計。因為是目測,當然并不十分準確,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全世界的氣象站至今還是用這種目測方法估計云量。天氣預報廣播中的晴、少云、多云和陰,就是根據云量的多少劃分的。通常將整個天空劃分為10等份,碧空無云或被云遮蔽不到0.5份時,云量為“0”;云遮蓋天空一半時,云量為“5”。云量多時,應估計露出的青天,再推算出云量。云量少時,則直接估計云所遮蔽天空的份數,如云塊占全部天空的1/10時,云量為“1”;云塊占天空2/10時,云量為“3”,余類推。天空無云,或者雖有零星云層,但云量不到2成時稱為晴;低云量在8成以上稱為陰;中、低云的云量為1-3,高云的云量為4-5時,稱為少云;中、低云的云量為4-7,高云的云量為6-10時,稱為多云。一般說來,當天空被云掩蔽,顏色發白,地上東西顯得明亮時,這種云較高。相反,云色呈灰或灰黑色,顯得陰沉,這種云則較低。移動慢的云較高,移動快的云較低。
(3) 云高:指云底距地面的垂直距離。通常用目力估計,也可用氣球、云幕燈,激光測云儀測定。
有關云的詳細內容,請參閱第二部分“變幻萬千的云、霧、雨、雪、冰雹”。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