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奇景和天氣
現象是本質的顯現。大氣中的奇景不是偶然出現的,它們是大氣運動狀態的反映,因此,天空中奇景的變化又往往是大氣變化的征兆。我國勞動人民利用這些現象判斷天氣變化的經驗非常豐富。例如,諺語中就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就是利用霞來預測未來天氣的。根據霞的生成原理,早晨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水滴已經很多,而且云層已經從西方侵入本地區,因此預示天氣將要轉雨;出現火紅色或金黃色的晚霞,表示西方已經沒有云層,陽光才能透過來造成晚霞,也就是本地區的上游天氣已經放晴。這樣,在原來籠罩本地區的云層東移以后,本地區天氣將轉晴。
又如:“東虹日出,西虹雨”,這條諺語也是根據虹出現的方向來推斷未來天氣是晴還是雨。由虹的形成原理可知,虹出現的方向,就是水滴存在的方向,虹在東方,表明我們東邊大氣里有較大的水滴存在;虹在西方,表明我們西邊的大氣中有較大的水滴存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西風帶,天氣系統一般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東方的云雨區以后會越來越向東移去,而西邊的云雨區則很容易影響本地。這條經驗就是揭示了這個天氣演變的本質。
再例如:“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這條諺語也是根據暈這個現象揭示未來天氣變化實質的。我們知道,暈是太陽或月亮光線經過高空中有冰晶組成的卷層云時由于折射、反射而形成的。而卷層云通常是出現在低氣壓的前部,在它的后面就是造成降雨的高層云和雨層云。如果低氣壓的大風區經過本地,則還會有大風出現。當然,這條諺語并不一定就是指日暈預示下雨,月暈預示刮風,只是說風雨即將來臨了。
總之,大氣中的一切景象都是大氣運動所造成的結果。所以,通過某些特殊的景象就能較科學地預測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