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光
佛光這個詞取自德文,原意為圣像周圍的光環。佛光指粗糙表面上人的頭影周圍的亮光或當人的影子映落在覆蓋有露珠的草地表面時他的頭影周圍的亮光。在這種情況下,你的頭影四周沒有彩色,只有一個白色暈圈。雖然產生佛光有兩類自然作用過程,但景象看上去是一樣的。一類過程必須有露水珠(產生的景象可稱作露水佛光);另一類只要求一個粗糙表面(稱作干燥佛光)。
1)露水佛光
來自遠處光源的射線能夠進入眼睛,并且在視網膜上聚焦,如圖A所示。倘若映到視網膜上的亮點,又成為第二光源而起作用,那么,從該亮點散射并折回的光線,就從眼睛前部通過,按照它進入的方向射出,對著遠處的光源返回去。眼睛的作用不象鏡子,一面鏡子可以朝不同方向反射光線,這依鏡面位置如何安放而定。說得更確切些,眼睛平常的性質,就是把光線往光源的地方回送,而不管眼睛的取向怎樣。當然,回送并不是絕對的,返回的光線可以展寬一點點,但決不是很多。
假如你在十米遠的地方,用手電筒照射一只狗(或一只貓)的眼睛,只要你正好貼著頭部握住電筒,就會看到狗(或貓)的眼睛發亮了;但若你把電筒從你頭部往旁邊稍稍挪動,哪怕只挪動半米左右,狗(貓)眼睛里的亮光就消逝了。人的眼睛在顯現這一效應時,不象動物的眼睛那么強烈。可是效應總歸是有的。
在另一些地方也可以看到這樣效應,象路標或者牌照,它們的表面有小串玻璃珠罩蓋,各個玻璃珠子都能起到小眼球的作用,有選擇地把光線送回到照亮它的卡車前燈的方向(如圖B所示)。
就露水佛光來說,象眼球或玻璃珠那樣的作用,是通過草葉支撐著的露水珠產生的,露珠大致呈圓球狀。露水的確沒有象玻璃那樣使得光線大大彎曲(玻璃的折射率較大);所以,水就把光線帶到露水珠后面不遠的某個對焦點,如圖C所示。
為了最有效地逆射陽光,應當讓葉面位于水珠背面的后邊,水珠背面向著對焦點。有幾種草的葉面帶有細微茸毛,確實支撐著水珠使它稍稍離開葉面,并把光強高得驚人的光線,往回送向明亮的光源。要想了解這樣的光線,可朝著你的對日點觀看,你的頭影就標志著對日點,于是在頭影附近有發自草葉的強烈亮光,但是在你朝著離開頭影更遠的地方注視時,可看到光強減弱了。正象寶光的情況那樣,每個人只可能看到他本人身影周圍的佛光暈圈。
2)干燥佛光
有的時候,當你的頭影映落在干草、稀疏樹林、甚至翻犁過的田地上,也可以看到佛光景象,設想一下松散鋪墊在廣闊空地上的一批樹葉,當陽光映照在這樣的集合物上面時,接收到陽光的每一葉片,就把影子投放到它背后的另一些葉片上。若是你正好順著入射陽光的路線觀看,那你確實見不到什么影子,因為從那個方向,每一影子正好在它的葉子背后,當你從那個方向察看時,所能見到的每片葉面都是照亮了的。可是你只要稍微挪開視線朝一旁觀察,就可以看到葉片投映出的一些影子了。“正好順著入射陽光方向觀看”,這句話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朝著你的對日點方向觀看”。結果固然是如同上面說的一樣,對于你的頭影周圍的草皮或樹葉來說,背景的光強要比更遠處的大些。一旦你同模糊不清的背景協調一致(例如,你走動或者騎上自行車奔跑),你就會頻繁地看見你的“圣光”。你還可以在自己乘坐的飛機影子周圍看到這一景象,或者,要是你位于離地面以上很高的地方,以便在地上投映出身影(原因在于太陽的角直徑),那么你就會看到地面上自己的對日點所在位置,有一個佛光的亮斑。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