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層減薄
我們已經知道,在多種溫室氣體之中,有一種叫氯氟烴。它在大氣中的濃度雖是溫室氣體中最小的,可它卻是造成另一種世界環境災難--南極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層減薄的元兇。
臭氧是我們日常呼吸的氧氣的“同胞兄弟”。不過它不是由兩個氧原子,而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在一般溫度下,為氣體狀態,呈淺藍色。它在大氣中屬微量氣體,總量只占大氣的百萬分之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層大氣之中。全球大氣中臭氧總量雖然約有30億噸,可是如果把臭氧氣體統統壓縮到地面大氣壓力情況下,單位面積上的臭氧層厚度只有薄薄的3毫米。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千萬可別小看了這“薄薄3毫米”的臭氧層,它可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保護神啊!因為它可以吸收掉太陽輻射中對地球生命致命的紫外線。原來,在太陽光譜中,按波長從短到長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紫外線、從紫到紅的可見光和紅外線。紫外線和紅外線都是看不見的。紫外線又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波長最長也就是長于320納米的稱為紫外線A,波長290-320納米稱為紫外線B,波長短于290納米,也就是整個太陽光譜中波長最短的部分稱為紫外線C。紫外線C可以殺死地面上一切生命,所幸這部分紫外線被高空臭氧層完完全全地吸收掉了。紫外線B只可以嚴重損傷地球生命,但其中波長最短的有害部分基本上也被臭氧層所吸收。紫外線A對人類是有益的。例如,可以殺菌以及使人體內轉化合成維生素D,防止佝僂病等。瞧,有害的吸收掉了,有益的保存了下來,大自然為人類設計得多么巧妙。可是,恰恰是人類自己卻制造出了氯氟烴等氣體破壞臭氧層,自毀長城,闖下了又一個不可饒恕的彌天大禍。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