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天氣預報的方法和技術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現將目前我國氣象臺、站天氣預報的一些方法、思路、依據的原理、步驟以及預報技術中的一些問題作一簡括的介紹。
天氣圖預報方法
天氣圖預報方法已有100多年歷史,自從有電報后,各地同時間觀測的氣象資料能及時集中到各國的氣象中心,分析出天氣圖。從天氣圖上看到一個個高、低壓系統在移動著,這類天氣系統在移動過程中給各地帶來了天氣變化。我們從天氣圖上分析出天氣系統,預報它們在未來的移動和強度變化(包括生成和消亡),就能推論各地區未來天氣的變化,這就是天氣圖預報方法的主要依據。我們分析各種天氣圖或其他輔助圖表,目的就在于及時分析出引起各地天氣變化的天氣系統。天氣圖分析正確與否,是天氣圖預報方法的前提。天氣圖預報方法首先要做出天氣形勢預報,即預報出天氣圖上已有的天氣系統,它們未來的移動和強度變化,同時還要判斷有無新生的天氣系統產生。
在天氣形勢預報中,最簡單的方法是外推法,即假定未來天氣系統的移動和變化與起始時刻的情況相同,這種方法也稱作持續性法。其次是氣象員在長期天氣預報的實踐中,總結出有關天氣系統移動或強度變化的經驗預報規則,這些經驗規則在天氣形勢預報中也有很大作用。此外,從動力氣象學的一些理論中,也可以推論出一些有關天氣形勢預報的規則。氣象員根據這些就可以作出未來的天氣形勢預報。
近30年來,由于電子計算機的出現,趨向于改由機器作天氣形勢預報圖,這種預報稱作數值預報,圖表示數值預報的內容。數值預報的第一步要求對所預報的天氣系統從生成到消亡的主要物理過程有所認識,并將其概括成一組物理定律;第二步將這組物理定律用數學方程組表達出來,并且對這個方程組用電子計算機來求解。由于電子計算機的速度和容量有限,對方程組必須作適當簡化;第三步將起始時刻的各層天氣圖資料編入機器;第四步由機器對這組議程進行求解,便算出未來各個時刻、各個地點和各高度上的高壓面高度、溫度、濕度和風速矢量的三個分量u,v,w的預報值。
電子計算機在作壓、溫、濕、風的預報時,是一小段一小段時間往前預報的。例如,根據起始時刻的天氣圖,先算出10分鐘以后的預報圖,然后將這張預報圖作為起始時刻的天氣圖,算出10分鐘以后的預報圖。這樣一步一步連續作下去,便能算出未來24小時或48小時的預報圖。如果得到一張24小時預報圖,先后要作一百次左右的預報。假如我們要計算的站點(在數值預報中稱作網格點)為50×50=2500點,高度取10層,對各個站各個高度預報六個氣象要素(壓、溫、濕和三個風速分量),作一次24小時預報就需要進行一千五百萬次運算。目前各國探空站的密度大約相隔400~500公里有一個站,所以由數值預報作出的各種形勢預報圖,只能抓住大尺度天氣系統的活動,小于400公里的中小天氣系統便預報不出來。
由電子計算機作出的天氣形勢預報圖,比用手工方法制作預報圖要客觀。根據檢驗結果,高空天氣形勢圖,用電子計算機制作的比手工制作的要好。對地面天氣圖來講,兩種方法制作的效果差不多。目前開展數值預報業務的國家發布的各種天氣形勢預報圖,大多是由機器作出并經過氣象員修改后才發出的。
天氣形勢預報圖作出后,根據天氣形勢再作出各地區的天氣(陰、晴、雨、雪和災害性天氣等)預報。天氣預報困難較大,即使天氣形勢預報正確,天氣預報不一定就報對,因為天氣形勢和天氣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所以,從天氣形勢預報過渡到具體的天氣預報,主要依靠氣象員的判斷,這樣,氣象員的經驗就很重要。氣象員在長期預報實踐中,將本地區的重要天氣編成檔案或分成類型,天氣形勢預報確定后,從檔案中找出最類似的過去個例或天氣型,根據它們作出天氣預報。在過去30年中,天氣形勢預報進展很快,但從天氣形勢過渡到具體天氣預報,卻沒有很大進展,這是目前天氣圖預報方法中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