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的監測和預報

|
遙測浮標站所觀測到的
豐富的臺風實況資料,為
預報臺風創造了良好條件 |
臺風造成災害的嚴重性、多發性已為世人所矚目,很早以來各有關國家的海洋氣象科學家們就著手于對臺風的監測和預報工作,近代最早的臺風預報可追溯到18世紀初葉,在天氣圖誕生時,就開始了臺風的預報。目前利用天氣圖方法仍是預報臺風的主要方法之一。
臺風發生在熱帶海域,對臺風的監測工作是很困難的,除設在少數熱帶海島上的觀測站能實測到一些臺風資料外,大都依靠航行在世界各大洋航線上的各國商船開展義務觀測得到的,這些商船的航線大都相對固定,在臺風發生區里的航線是更稀少了,同時在臺風來臨之前,正在臺風附近航行的商船,都會提前規避,免遭臺風的襲擊,這樣也就喪失了獲取臺風資料的極好機會。1930年美國軍方曾派海岸警備隊的艦船開赴臺風發生區進行實測,終難避免臺風災害帶來的厄運,以船毀人亡而告終。1943年7月27日美國開始首次利用飛機觀測臺風獲成功,并從1945年起,對太平洋的臺風實施正式的飛機觀測,一直延續至今,取得很大成功。
目前用氣象衛星獲取的云圖分析臺風位置和移動路徑已取得實用性的結果,但是在臺風發展初期和后期減弱階段,因臺風眼的削弱和消失,往往很難從云圖中嚴密監視臺風的動向,給準確預報臺風帶來一定困難。為此藉用飛機觀測資料來彌補云圖的不足,仍不失為一種優選方法,所以用飛機觀測臺風有其獨特的作用。

|
小麥島自動觀測站 |
飛機觀測臺風時,飛近臺風眼一般要下降到3000米(相當于700百帕層)的高度,并相繼離臺風眼每50公里處投放探空儀,對臺風眼實施立體觀測,這樣的作業反復進行三次。選擇這個高度飛行對觀測臺風最有利,也是飛越臺風眼比較安全的一個高度,因為3000米高度是臺風流入層的頂部,相對來講這個高度的對流作用要比下層小些,但對初期發展的臺風,或后期削弱的臺風來講,由于臺風眼的不明顯,飛機一半藥下降到300米的高度進行作業較為合適。
我國的臺風預報是由設在北京的國家氣象中心,以及遍布全國沿海省市縣各級氣象臺站和海洋臺站建立的預報服務網絡進行的,它們依據地面監測網、高空氣象探測網、氣象雷達探測網、氣象衛星監測系統、海洋監測網絡以及國際間氣象資料交換系統獲得的實況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后發布臺風的預報和警報。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