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趣聞
神秘的海馬
海馬屬于魚類,稱它們為海馬是因為它們長者一個與馬頭極為相似的腦袋。說它神秘,是因為它們的習慣和動作很奇特。海馬游泳是直立著的,馬頭與身體垂直向前掌握方向。與馬也很相似的身體后部拖著一條逐漸變細的尾巴,在吃食休息時,尾巴能夠纏繞在珊瑚或海藻枝上支撐身體。海馬的繁殖方式也很不尋常。雌海馬把卵產在雄海馬的育兒袋內,在雄海馬的育兒袋中受精并孵化出幼海馬來。
會發光的魚
在海洋世界里,無論是廣袤無際的海面,還是萬米深淵的海底都生活著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發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龍宮",整夜魚燈蝦火通明。正是它們給沒有陽光的深海和黑夜籠罩的海面帶來光明。事實上,在黑暗層至少有44%的魚類具備自身發光的本領,以便在長夜里能夠看見其他物體,方便捕食,尋找同伴和配偶。
有些魚類發光,例如我國東南沿海的帶魚和龍頭魚 是由身上附著的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而更多的魚類發光則是由魚本身的發光器官所發出的光。
燭光魚其腹部和腹側有多行發光器,猶如一排排的蠟燭,故名燭光魚。深海的光頭魚頭部背面扁平,被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覆蓋,該大型發光器可能就起視覺的作用。
魚類發光是由一種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應。發光的螢光素受到螢光酶的催化作用,螢光素吸收能量,變成氧化螢光素,釋放出光子而發出光來。這是化學發光的特殊例子,即只發光不發熱。有的魚能發射白光和藍光,另一些魚能發射紅、黃、綠和鬼火般的微光,還有些魚能同時發出幾種不同顏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種魚具有大的發光頰器官,能發出藍光和淡紅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發光點則發出黃光。
魚類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有四點:一是誘捕食物,二是吸引異性,三是種群聯系,四是迷惑敵人。
帶電的海洋動物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要和電打交道,但你聽說過有一些魚類也具有專門的發電器官嗎?目前已知世界上能發電的魚有500多種,而人還只研究了20多種。就拿電鰩來說吧,電鰩是海洋中能發電的魚,它是沿海常見的一種軟骨魚類。電鰩的發電器官在身體中線兩旁,它能放出80伏特的電壓,最高可達200伏特。電鰩身上的發電器官,有許多是由肌肉纖維演變成電板,電鰩體內有200萬塊電板,雖然單個電板的電壓不高,但是把它們串聯起來,就會產生很高的電壓。
電魚的特殊本領早就引起人們的注意。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人們就利用電鰩的電力來醫治疾病。19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鰩的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最早的伏打電池。由于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官設計的,所以又叫"人造電奇觀"。伏打電池是世界上第一個直流電源。近年來,人們仿照放電魚的發電器官,制造出"電子手"、"電子腿"等。
這些仿造生物制造的電子產品,運用于工業生產和醫療救護上,極大地減輕了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力。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