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主航線
全世界160多個沿海國家和地區,共有大小海港近萬個,其中,國際貿易貨物吞吐量較多的大、中型港口2000多個。海上航線,密如蛛網,交通繁忙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些是連結世界各大港口的貿易主航線。
 |
加拿大溫哥華內港
|
 |
忙碌的蘇伊士運河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海運量平均每10年遞增8%~9%。80年代以后,年海運量超過40億噸。貨物的集中流向,形成了國際貿易主航線。為了簡便地建立概念,我們不妨以世界貿易第一大港荷蘭的鹿特丹(年吞吐貨物3億噸以上)為起點,作一次環球的紙上航行。 貨船從鹿特丹港起航,經過英國的倫敦,再過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進入大西洋。橫渡大西洋,即到世界第二大港,美國第一大都會紐約(年吞吐量1.5億噸以上)。北大西洋航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是世界上過往船只最多的海峽,每年多達12萬艘次。
貨船離開紐約,穿過巴拿馬運河,橫渡太平洋,就到了日本的神戶和橫濱(世界排行第三、第四的姊妹港,年吞吐量均在l億噸以上)。離開日本港口,經韓國釜山港,到達中國的上海港,再由上海經臺灣高雄到達香港。由香港橫渡南中國海,到達馬六甲海峽南口的新加坡。釜山、高雄、香港、新加坡,是號稱"亞洲經濟發展四小龍"的國家或地區的主港,吞吐量均在l億噸上下。上海港在歷史上就是太平洋西岸首屈一指的國際貿易大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之后,重點開發上海浦東新區,上海經濟重振往日的雄風。 1982年,上海港年吞吐量即突破1億噸大關,進入世界十大港口之列。1996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l.76億噸,超過日本神戶、橫濱,名列世界第三。
 |
連云港是“歐亞陸橋”的東端橋頭堡 |
船過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經紅海、波斯灣,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紅海波斯灣沿岸的中東地區,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產區。海運貨運量的一半左右是石油。巨大的油輪就是從這一地區裝上石油,向西運往歐洲各國,往東供應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地中海是海運最為繁忙的海區,每天,地中海上在航的船舶有1200艘之多。地中海法國港口馬賽也是吞吐量過億噸的世界大港。
我們的輪船離開繁忙的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轉向北航行,不久便又回到了我們的出發港鹿特丹。這個環球航線,大約就是世界貿易的主航線。
幾十萬、上百萬噸的超級油輪和礦石船,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因此,繞道南非好望角的古老的東西方航線,至今仍然是世界貿易主航線。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