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農業與大水面網圍養魚
它是在開闊的湖面上,通過恢復和發展水生植物來提高湖泊光能利用率等初級生產力,是以養魚為主,漁農并茂的湖泊大水面的利用途徑。在開闊的大水面上,用聚乙烯網圈圍水體,圍成數個圓形或橢圓形的養殖區,實行小面積精養。養殖區周圍還可布寬窄不一的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為主,如伊樂藻等)帶,這些水生植物既可提供優質飼草,又可以凈化水質。此方法的優點是:不占據陸上寶貴的土地資源,不影響湖泊調節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湖泊水面和天然餌料資源以及湖水溶氧豐富和水體交換快等優越條件,其單產可達500kg/畝以上,而且所生產魚的品質好,無污染,且管理方便成本低。因而該技術很快在全國推廣,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據1988年不完全統計,全國大水面圍網養殖面積已超過五十萬畝,其中江蘇省已超過25萬畝,居全國之首。此項研究引起了農業部和中央領導的重視,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曾親自批示,“好好抓抓這件事,中國特別是南方水面很大,要認真重視開發。小水面好辦,大水面究竟如何,要繼續研究試驗。”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