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打洪湖
每當你聽到那嘹亮悅耳的歌聲,“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么是家鄉!”你就會想到,在湖北省洪湖市這一片湖蕩,曾是“洪湖赤衛隊”的家鄉。洪湖是革命老區之一,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湘、鄂兩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的誕生地。
 |
洪湖 |
洪湖跨洪湖市與監利縣,東南距長江僅4.0km,系古云夢澤分化解體后的殘留湖之一。洪湖雛形始于公元前2500—900年,為東湖與西湖彼此分離,明《嘉靖陽縣志》中記載洪湖為“上洪湖和下洪湖”,直到公元前400年湖面迅速擴大,東西湖連成一片,以后曾干涸變成沼澤,19世紀后湖面再次擴大,形成如今的洪湖。
水位25.00mm時,洪湖長23.4km,最大寬20.9km,平均寬14.72km,湖面面積344.4km2,最大水深2.2m,平均水深1.91m,蓄水量6.58×108m3。
 |
1998年長江洪水災害遙感圖像 |
洪湖位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是一個以調蓄為主,兼具灌溉、漁業、航運、供水等多功能的湖泊。
歷史上從洪湖以下沿長江(此段又稱內荊江)兩岸,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汛期江湖相通,洪水茫茫一片。解放后,根據洪湖的地理環境,堅持以治理洪澇災害為重點,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如培修江河堤防,合堤并塆,保障了本地區和武漢三鎮的防洪安全,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然而,由于不斷圍墾,大部分中小湖泊被墾殖為農田,如大同湖、大沙湖已消失。洪湖濱湖大片湖面也被圍墾,勢必造成蓄控失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