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湖泊資源所采用的新途徑和新技術
湖泊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多種寶貴資源并具有多種功能,我們應充分加以利用。使寶貴的自然資源變為實現的生產力,造福于人民,同時必須珍惜和保護它們,做到合理利用,不斷探求充分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并加以有效的保護。
例如,對湖泊水質危害較大的“水花”,它是湖泊富營養化的標志,是由微囊藻類一類的蘭、綠藻組成。它有極強的富集水中氮、磷的能力,將它撈起就等于除了大量的N、P,問題在于撈取蘭藻的經濟效益。如果我們能從蘭藻中提取高附加值的物質,即提高了蘭藻的利用效益,那么,蘭藻就變廢為寶,撈取蘭藻將會變成一種產業,治理湖泊的富營養化就將指日可待。
又如,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試驗成功魚塘――垛田立體開發生態工程。
根據湖灘地(或低濕洼地)的水情、風情、水位和地質地貌等因素,既考慮到湖泊的整體性,又考慮到具體灘地的特殊性,用人工的方式開挖池塘,壘起垛田,以造成人為的微地形起伏,形成立體開發利用的新型的魚塘——垛田生態工程。該工程是一個半開放式的生態系統,在正常水情和低水情年份,它是一個塘——田系統,塘中可養魚、蟹,種植水生蔬菜,垛田上可種農作物和果樹;在高水位年份,只需要在垛田間用網攔魚,洪水照常進入工程內并承擔起調蓄和分洪的作用。這時垛田上照常種植,魚塘因用網攔魚,亦可照常養魚。該工程可以根據防洪、蓄洪的需要(如防10年、20年、50年和100年一遇洪水)確定垛—塘比例,規模大小和位置朝向等。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利用寶貴的湖灘地資源,而且不影響蓄洪,在50年或100年一遇的洪水來臨之前,有效的利用49和99年。
編者的話
湖泊科普館,主要是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以及全國湖泊工作者,多年積累的成果編寫的。在此,向為本館提供資料和被引用了信息的各位同仁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湖泊科普館只表達編寫者的思想與觀點,由于編者能力與水平所限,產生的缺點與錯誤,盼望指正,以利修改。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