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太湖局部水體的物理—生態(tài)工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在太湖無錫馬山水廠取水口,采用的生物物理治理工程已收到一定的成效。
工程地點位于無錫市馬山水廠在太湖水域的取水口。總設計思想是在自來水廠取水口周圍用二層軟壩建設一個原水預處理“水庫”,內圈猶如取水井,二圈之間猶如水質凈化池,池壁有過濾、檔藻和導流等功能。預處理水由外圈滲入,通過特殊設計可盡量避開“污水”多引取“好水”。
 |
物理生態(tài)工程圖 |
物理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1)阻隔藻類及其它懸浮物進入取水口,防止凈化池內已凈化水的外泄;
2)改變湖流方向將凈化池外圍的藻類和懸浮物帶走;
3)為實施生態(tài)工程提供必要條件。
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
1)利用水生植物吸收凈化池中的氮、磷等營養(yǎng)鹽;
2)放養(yǎng)若干水生動植物吞食藻類或抑制其生長,達到除藻的目的;
3)利用生物凈化濾布;
4)收集藻類和其他水生動、植物并加以利用。
工程效果:
1)工程的藻類防除率隨工程外藻類濃度的對數(shù)值增加而呈線性增加,當Csig>108Cell/L時,防除率達63—96%;當Csig>109Cell/L時,防除率達84%以上。因此,它能有效地削減水廠水源中的藻類,從而降低處理自來水的氧耗量。
2)工程可降低總氮25—45%,總磷2—24%,銨氮5—84%,BOD10—25%,COD9—40%和濁度。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