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的各種形狀
蘇聯有個名叫莫羅佐夫的人,在沙皇俄國的監獄里,被監禁了二十五年。每年冬天,他耐心地觀測窗外的雪花是怎樣降落的,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又是如何形成積雪的。他發現靜風時降落的雪花,大多數是平面貼地的,雪花之間彼此架空,好象新彈的棉絮一樣。如果雪片較大,它在飄落過程中,邊緣卷曲,此時形成的積雪,很象春天的柳絮堆積在一起。更多的時候,降雪時伴隨著風,雪花因碰撞而破碎,形成顆粒細而密度比較大的積雪。如在暴風雪中形成的積雪,顆粒更細,密度更大。
仔細觀測積雪的各種形狀,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不同的天氣條件、不同的地形環境,所形成的積雪狀況,差異是很大的。
風和陽光好象兩位勤奮的雕刻家,它們能將積雪雕塑成各種美妙的姿態。
積雪表面經?梢砸姷降氖莾灻榔鸱难├。在比較干燥的積雪面上,只要有氣流摩擦而過,就能形成雪浪。雪浪的大小跟當地風的大小有密切關系。大的雪浪相對高度有超過半米的。一般來說,一個地方雪浪的排列方向,總是與當地的盛行風向垂直的。根據雪浪的這個特點,林海雪原和積雪草原上的人們,可以沿著雪浪的方向,判斷自已的前進方向,不至于迷路。
 |
魚鱗狀積雪 |
|
遼闊的雪原上,常能見到表面呈魚鱗狀的積雪。魚鱗狀積雪一般在比較潮濕的不容易飛揚的積雪面上形成,樣子很象大鯉魚上的魚鱗。這種形態也是風向作用的結果。積雪面上,.總有一些不平坦的地方,這些不平坦之處,能使氣流改變方向,并迫使雪粒沿著雪面遷移。當這些遷移的雪粒朝著不同方向沉積下來的時侯,往往造成了魚鱗狀的形態。
除了上面兩種常見的積雪形狀外,還有許多少見的,更是干奇百怪的積雪形態。有些,你連做夢都想象不到。下面就介紹幾種:
雪臺:好象遺棄在荒漠里的古代烽火臺,當然它的規模要比烽火臺小得多。日本人把雪臺稱做“狐的足跡”,這是因為雪臺是由人或者其它動物的足跡造成的,而在日本,北方狐的足跡造成的雪臺屢見不鮮。足跡怎么會造成雪臺呢?在風力比較充沛的地方,當人或其它動物在積雪上留下腳印后,由于風力的不斷侵蝕,腳印周圍疏松的積雪被風吹走,只留下腳印里被壓結實的雪塊反而高出積雪地,成一連串規則排列的雪臺。
雪球:北方的人小時候都見過,也都玩過,但我們玩的雪球,是人工制造的。而在大自然中,積雪表面能自己滾成雪球,雖然這種現象是不多見的。滾一個雪球,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積雪比較潮濕,一個是方向要不斷變化。盡管人類滾起雪球來很是容易,但要大自然自己滾出一個雪球來,機會是很不容易得到的。
 |
雪柱 |
|
雪轱轆(也稱雪柱):它的形狀好似大車轱轆,因而得名?諝鉁囟冉咏0℃,有強風和疏
松的雪,或者傾斜的坡地上有疏松的濕雪,都有可能產生雪轱轆。蘇聯《氣候與天氣》雜志中曾經有過關于雪轱轆的報道:“1928年3月2日,在科斯特羅馬省布伊斯克縣的遼闊雪野上,發現一件有趣的現象:濕雪被大風吹滾成圓柱狀的雪柱。圓柱兩頭有圓錐狀的空洞。滾動的雪柱是眼看著發生的。在雪柱后面拖著一條尾巴似的痕跡,這種痕跡隨著雪柱的加大而擴大。……于是,原野上呈現了一片奇異的景象。有些雪柱的直徑達到0.3米,長1.25米!
雪丘:雪丘的形狀與沙漠里的新月形沙丘很相似,但不如沙丘那般高大,呈扁平狀。雪丘一般在開闊平坦的草原積雪地形成,它的兩個獸角剛好指示出盛行風的去向。草原上的牧人可以根據獸角指向判定目的地的方位。
 |
雪蘑菇 |
|
雪蘑菇:這是聚集在樹木枝杈或林冠上的積雪。因為它既象蘑菇,又象雪白的圓饅頭,也有人把它叫做“雪饅頭”。雪蘑菇所棲息的林木種類不同,因此還有“雪冠”與“雪蕈(Xun)”之分。雪冠指的是樹冠濃密寬大的林木上所形成的雪蘑茹,遠遠看去,它們確實是名符其實的張著雪傘的大蘑菇。雪蕈一般在上尖下粗的云杉林中出現,它的蕈傘往往在云杉的底層樹杈上張開。
雪檐:這是出現在山背線背風一側的積雪。雪檐猶如建筑物的屋檐,可以伸出山脊線一、二米之遠。當伸出的檐體重量超過雪的承載力時,雪檐就折斷塌落。塌落的雪檐常常導致山坡上發生雪崩。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