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數據分析處理
考察結束后,測繪科技人員對成百上千的數據進行了處理。數據處理中采用了精密星歷和先進的地球動力學大地測繪軟件。海拔高程的求定采用了96全球大地水準面模型(EGM)。大峽谷入口處和出口處的確定是根據峽谷的兩個特征,即峽谷兩側最高處的山脊必須是分水嶺,峽谷兩側分水嶺山脊連線與主流流向垂直構成的峽谷剖面應成V字形,而非U字形。峽谷長度的量算則利用1∶25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資料,自出口處巴昔卡沿峽谷江面采集了59萬個測點,經過積分計算,得出大峽谷的實際長度,以及大峽谷核心地段的8個峽谷的橫切剖面,再以實測高程為控制基準,求出大峽谷核心地段的平均深度。通過對地形圖仔細研究發現,大峽谷最深處在南迦巴瓦峰和里勒峰與雅魯藏布江交匯點,而不是以前所認為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與雅魯藏布江交匯點,最深處江面高程是以實測高程為控制基準,利用實測的江面坡度精確推算出來的。峽谷最深值是南迦巴瓦峰和里勒峰高程與最深處江面高程差的平均值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