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加巴瓦峰鬃狀奇云 |
早在70年代,中國科學家就把目光投向了那個神秘的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而雅魯藏布江下游峽谷更是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中國科學院組織了地質、地理、大氣物理、冰川、水資源、植物、動物等多學科的科學家對大峽谷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綜合性的考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成果。
初識世界之最
 |
雅魯藏布大峽谷又一大拐彎
--從朱巴看大峽谷(關志華攝) |
自1973年以來,我國科學家逐漸對雅魯藏布江下游峽谷有了新的認識。其中,特別是水文學家,他們為了解雅魯藏布江下游水資源情況,必須沿江考察,因此,對雅魯藏布江下游峽谷的深切險峻,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他們的著作或科普文章中,不同程度地均對大峽谷有所描述。如,關志華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西藏水利》一書的第20頁就這樣指出"從峰頂到大拐彎末端的江面,其水平距離僅40公里,可是垂直高差達7100多米,成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峽谷。"另如章銘陶、張文敬等也在科普文章中有類似的描述。
 |
處處有大拐彎--
大峽谷一瞥(關志華攝) |
然而,由于科學家們只注意從本專業出發去研究雅魯藏布江,而沒有專門從它在世界峽谷中的地位去認真計算、比較、論證,因而使雅魯藏布大峽谷沉睡了好多年而無人知曉它是世界第一。
1994年初,新華社高級記者張繼民在閱讀一篇"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的論文(中國科學,1987年8月)時,被文章的一段話吸引住了:"青藏高原上的大河雅魯藏布江由西向東流,到米林縣進入下游,河道逐漸變為北東流向,并幾經轉折,切過喜馬拉雅山東端的山地屏障,猛折成近南北向直瀉印度恒河平原,形成幾百公里長,圍繞南迦巴瓦峰的深峻大拐彎峽谷,峽谷平均切割深度在5000米以上。"記者的敏感性使他想到:這條大峽谷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長達幾百公里,應該比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更深更長,說不定是世界第一呢!他立即找到該文的作者楊逸疇、高登義和李渤生,希望他們能夠進一步計算論證一下,看看是否是世界第一大峽谷。在張繼民記者的促進下,在劉東生院士的指導下,三位科學家在一起認真分析,討論,并以楊逸疇教授為主,認真按照地理學方法依據1∶50000的航測地形圖、航空照片和衛星影像圖,以南迦巴瓦峰為基點,跨越大峽谷,與對岸的加拉白壘峰(海拔7234米)在南北、東西方向各作剖面、進行分析和量測,并用實地考察結果和數據對照、訂正。計算結果表明:切開喜馬拉雅山,急瀉在青藏高原東南斜面上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平均深度為5000米左右,最深處達5382米;由派區到邊境線上的巴昔卡,峽谷全長為496.3公里。這一連串的數字,使他們興奮異常,它意味著誕生了一項新的世界之最--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峽谷!
 |
從大峽谷入口處遠眺
加拉白壘和南加巴瓦峰 |
大峽谷作為世界之最的論證和發現,當時(1994年4月17日)新華社記者張繼民的報導是這樣寫的。我國科學家首次確認: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壯美的祖國山河又被我國科學家首次確認一項新的世界之最:深達5382米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從此過去曾先后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峽谷的深達2133米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達3200米的秘魯科爾卡大峽谷將退居次要地位。這項重大成果是中國科學院地理學家楊逸疇,大氣物理學家高登義,植物學家李渤生日前一致推出的。……
 |
大峽谷八王河段,
陡峻的峽谷、綠色的峽谷 |
事實上,雅魯藏布大峽谷被論證發現為世界第一大峽谷,其基本科學數據是我國科學家多年來在大峽谷考察研究的基礎,如,峽谷全長為496.3公里的數據是關志華教授在他執筆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河段"一節中給出的。應該說,1994年春的這一論證與發現是中國科學家和新聞工作者合作的成果,是對新的世界峽谷之最--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新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