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年”二字的報導引起的爭議
自從“98’中國天年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探險考察隊”成立以來,無論在北京、拉薩,還是在派鄉各分隊分手之前,我都在全隊講話中多次提到,由于此次考察主要由天年企業贊助,請記者們多多配合,在報導中,凡需提到隊名,請用“98’中國天年雅魯藏布大峽谷科學探險考察隊”全名,僅此請求,請多幫忙。在多次隊委會上,我也講了。沒有一個記者不同意。作為君子,我認為這已不是一個問題。想到所有的記者們爭著去大峽谷的積極性,我一百個放心。直到昨晚,當我接到副隊長李世源回珠海后來電話時,才知從大峽谷發回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導中沒有一次用過考察隊的全名,其中主要是沒有“天年”二字。這成了“天年”遲遲經費不到位的“理由”。我很驚奇!
面臨很快還要支出20余萬元民工費的現狀,我與大本營的隊委們,和中央電視臺部分隊員商議后,決定由文敬和我一道與小牟商量,同時由我直接與鐵鋼通話討論。和小牟商量中,她才說:“臨走前,臺里有指示,不報導天年,理由是天年不按時經費到位,電視臺沒有用天年的錢。”我聽了覺得她說的是事實,天年的經費確實不按時到位,電視臺的確是每人付了兩萬伍千元的。但我不理解的是:這個決定,我從沒有聽鐵鋼說過,也沒有聽電視臺15
個隊員中的任何一個說過。如果鐵鋼早這樣說,我們會通過組織去聯系爭取,或者會對企業的回報作相應的調整。我有一種被欺騙了的感覺。有隊員說我:“老高,你就是太好心,太相信人!”我無言以對,我只是在想挽救的辦法。我又請文敬去作小牟的工作,希望她能在今后的報導中,哪怕只有一次提到考察隊的全名,我們也謝她了,至于中央電視臺如何選用,與她無關。小牟口頭答應了,但據說,在北京收看者錄下的節目中并沒有看到考察隊的全名,我也不知問題出在何處。
與鐵鋼通話中,他卻希望我“不要給小牟太大的壓力”。說這的確是“臺里的決定”,“我把這個問題疏忽了,沒有及時向你通報,對不起!”我有什么話可說呢?!人與人之間的了解需要時間啊!至于是否給小牟壓力,我強調“一切都是與她商量,從來沒有給過任何壓力!”事實唯有“天知、地知、人知”。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