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先發現了北極土著人?
對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來說,南方炎熱,北方寒冷,而且越向北走,天氣越冷。按照這個再明顯不過的推理,北極地區的氣候一定是極其寒冷的,那里肯定終年冰封雪蓋,是一片毫無生命氣息的白色荒漠。在那種大概連飛鳥也不會停留的地方,怎么可能會有人類生存繁衍呢?
1576年春天,英格蘭商人兼航海家馬丁·弗羅貝獲得伊麗莎白女王恩準,率領兩艘船組成的探險隊北上尋找通往中國的西北航線。他們駕駛著三桅帆船經過格陵蘭島南端,頂著刺骨的寒風繼續向西北方向航行。海面上經常漂浮著碎冰,隨著波浪的起伏撞擊在木制的船身上,發出令人膽寒的轟隆聲。就這樣艱苦航行了若干天,探險隊的兩艘船終于穿過戴維斯海峽,進人一片一望無際的開闊水域。極目遠眺,四周冰海一片,水天茫茫,弗羅貝舍本人也不知道究竟到了什么地方。也許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北極海洋?或者已經進入了連接東方的北太平洋?
其實,當時他們所到達的海域,就是40年后巴芬探險隊發現并命名的巴芬灣。此時此刻,意志堅定的弗羅貝會隊長并不驚慌,他依靠自己熟練掌握的六分儀,牢牢地控制著航船向西北方向前進,并確信300年前馬可·波羅到過的中國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果然有一天,桅桿上的了望水手興奮地大喊大口叫:“前方發現陸地!”全船的人都激動萬分,弗羅貝合更是心潮澎湃,喜不自勝。
然而,在弗羅貝舍的單筒望遠鏡視野中展現的“中國海岸線”,竟然也是冰巒雪峰,與馬可·波羅的描述大不相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海岸附近的水面上,竟然有許多獸皮制的小船往來穿梭地劃動著。劃船的是一些身材矮小、相貌奇特的人。這些人皮膚是棕黃色的,長長的黑發直直地垂在肩上,鼻子不高,但比較寬。他們吃驚地望著兩艘巨大的探險船,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中國人原來是這個樣子。哼,我早就說過,不能輕信馬可·波羅的故事……”弗羅貝舍不滿地嘟咕著。為了證實自己的成功,弗羅貝舍指揮隊員抓住一個“中國人”,并登上陸地采集了一些很像是金礦石的閃閃發亮的黑色石頭,便調轉船頭,凱旋歸國。
后來,歐洲人才慢慢弄清楚,弗羅貝舍抓住的“中國人”其實是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北極土著人,是祖祖輩輩在冰雪世界里生活的愛斯基摩人。這一發現使當時的人們驚訝不已,沒想到自己的同類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中也能生存繁衍,而人們對此竟然一無所知。那么,這些奇特的愛斯基摩人是怎樣到北極去的呢?他們在那里是怎樣生活的呢?他們的衣、食、住、行又是什么樣呢?愛斯基摩人的歷史和文化,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理想,他們的憂慮,他們的未來與前途,都成了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