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生物與人類社會
北極的生物都是經過大自然的嚴酷洗禮而頑強生存下來的。它們不僅以其本身的堅忍不拔將生物在寒冷狀態下的生存極限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維護了邊緣地帶的生態平衡,而且還造福于人類,不僅養活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愛斯基摩人,還給外部世界帶來了許多利益。例如,捕鯨業曾經使西方國家大發橫財,而毛皮生意則使俄羅斯人獲得了無窮的收益。不僅如此,因為北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態,所以那里的動物也便成了歷代權貴們用以炫耀的寵物。
據記載,早在公元前285年~前246年,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就在亞歷山大地的私人動物園里養過一頭北極熊,至于他是怎樣弄到的,記載中卻沒有提及。公元890年,當古斯堪的納維亞的首領阿澤爾會晤大英帝國的國王阿夫雷德時,就曾經吹噓說他得到過一些非常珍貴的海象牙齒。統治大英帝國都蜂王朝的瑪麗皇后曾經贈送給沙皇伊萬一對獅子,沙皇伊萬則送給她一只又大又漂亮的北極大隼作為回贈。而他的繼承者,沙皇鮑雷斯·格多諾夫還曾送給波斯帝國的薩哈·阿巴斯國王7根角鯨的長牙。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現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送給中國兩頭北極產的麝牛。作為回贈,中國給了他一對大熊貓。而這兩種動物現在也都瀕臨滅絕。
然而,現在人類正在開始用一種全新的觀點和角度來看待北極的生命世界了。例如,科學家們發現,北極和亞北極地區的森林草原對影響和控制地球上溫室效應的碳循環有著舉足輕重的制約作用。而整個北極生態系統又是全球生態平衡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北極如果被污染了,全世界長途遷徙的候鳥都要遭殃;北極的生態破壞了,地球上的生態就要失去平衡。當然,承受這一切后果的最終還是我們人類。因此,北極的生命不應僅僅成為掠奪的對象,而且還以其頑強的存在,昭示著人類的良知。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