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與進化論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于英國的一個富裕家庭,達爾文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醫生,而他的祖父則更加有名,不僅是醫生、博物學家和詩人,而且還寫了一本科學性的論著《論生命》,出版于1794年,在當時看來,書中的想法確實是過于大膽了。這本書后來譯成了好幾種文字,引起了相當廣泛的注意,但書中談到的生命起源論卻從來沒有受到重視;但對達爾文來說,它的影響卻可能是相當深遠的。
1831年,達爾文在劍橋大學取得學位后不久,皇家“獵犬”號船邀請他參加其第二次環球科學探險航行。這次航行決定了他的一生。
1831年12月27日,皇家“獵大”號從英國起航,開始了它為期5年的環球航行。1836年10月2日,皇家“獵犬”號回到英國。
達爾文的日記里記錄了地球上難以形容的種種生物及其相互關系,包括大陸與大陸、大陸與島嶼,過去與現在,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那時他剛剛27歲,但在他的頭腦中卻播下了將要永遠地改變全世界的想法這樣一種偉大理論的種子。暮色蒼茫之中,他歸心似箭,冒雨趕路,5年的環球航行不僅改變了他的信仰和一生,而且也改變了人類對于整個生命世界的認識。
當然,僅僅占有材料還是不夠的,必須要用敏銳的頭腦去思考。而且,光能思考也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敢于說出真相的勇氣。達爾文正因為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所以才有可能向著一項偉大事業的光輝頂峰走去,但卻用了20年時間。
最初,達爾文明白了動物繁殖成功的秘訣是選種,他從養馬人那里得到啟發,要想得到一匹快馬,則可以把跑得最快的雌馬與雄馬配種。然而,自然界中并沒有專門選種者,選種工作是怎樣進行的呢?正當他百思不得其解時,卻于1838年10月偶然讀到了馬爾薩斯《人口論》一書,如果沒有戰爭、饑荒和疾病,地球上就會人口過多。這使達爾文豁然開朗,他想到,良好的變種會生存,不好的變種會消亡,而這正是自然界中的自動選擇。正因如此,所以每種生物都會改善它同生存環境的關系,。慢慢變成和祖先不大相同的一種新的生物。至此,他終于找到了工作上可依據的理論基礎。這個新基礎就是進化論。
進化論的觀點是:各種形式的生命都有親屬關系,因為它們是從同一個祖先長期進化而來的;另一方面,各種形式的生命又千差萬別,因為它們在地上、水中、空中生存時,逐漸改變了傳自祖先的形象。達爾文并不是這種觀點的首創者。但是,在他剛剛開始自己的研究事業時,只有異教徒才會懷疑專門創造論。而在他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事業之后,只有那些頑固不化的正教徒才會否認生物進化的事實。
1859年11月24日,《物種起源》一書正式出版,第1版1250冊第一天就賣完了。并且立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圍攻和謾罵接踵而來,但與此同時卻也涌現出來一批斗士,站在最前面的則是赫胥黎。1871年2月24日,《人類起源》一書出版,立刻引起了不同的反響:憤怒、驚奇和贊賞。當時,巴黎公社剛剛誕生,各種各樣新鮮的思想傳遍了歐洲。而在英國,準許成立工會的法律己經提出,已婚婦女獲準保管自己的財產,有些婦女甚至要求享有選舉權。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不顧宗教信仰,已經對全民開放。因此有人指責說,達爾文對上帝賦予人類的地位提出懷疑,實在令人惋惜,這決不是動搖社會和國家基礎的時候。
達爾文寫的這兩本書,與其說是破壞了舊有世界萬物安寧的秩序,倒不如說是徹底推翻了這種秩序。他向現代科學提供了涉及宇宙和宇宙中萬物的一項基本原理,一套學術體系,和一種進化的因而也是革命性的思想方法。不過,他也讓人類自命不凡的自尊心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擊,因為他把人類和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大大縮小了人與其他生物的距離。僅就這一點,可能永遠也無法得到某些人的諒解和寬恕。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