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環境的破壞者
與生態平衡和大氣污染相比,更加使北極居民擔心的,是那些突發的重大污染事件。例如石油泄漏導致海洋生態環境廣泛的破壞。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石油,的“瓦爾德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灣北部的威廉王子灣附近撞在了布賴礁上,1090萬加侖(約4000萬升)的北極原油,傾瀉在海峽潔凈的水面上。而在這之前,運輸石油公司和有關的人士一再保證說,在這一帶決不會發生泄漏事故,即使萬一發生了,他們也有足夠的設備和能力迅速處理。
但是,當這次事故發生以后,石油公司卻束手無策。他們設備短缺,人力不足,眼睜睜地看著大量原油迅速蔓延,在狂風和海流的推動下,一直擴散到500公里以外的大片海域。這次事故不僅使這片本來是最為干凈,魚產最為豐富的水域遭受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使這一帶的居民,特別是漁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且還使大量的海洋動物,如海象、海豹、海獅和鯨魚等,以及40多萬只本地鳥類和100多萬只候鳥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至于對廣大地區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就更加難以估計了。這一事件成了科學研究的一個不幸的實驗室。
礦產資源的開采與冶煉同樣會對北極環境造成不可避免的污染。因為礦產的開發必將導致公路的建設、井架的豎立和礦井的挖掘,以及大量的固體廢棄物的出現。自然植被的缺損,將可能破壞永久凍土區的熱輻射平衡,造成土地的剝蝕和侵蝕。
此外,河床被拓寬和加深,河水變得混濁,流向和流速被改變,河中適宜魚產卵的有沙礫的地方或被淹埋或被沖走。水、陸生態系也已被從礦區沖過來的有毒物質污染,如水體的酸度增加,土壤化學組成改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變化也引起土壤微生物、植物、水分狀況、生物體中化學元素積累的一系列變化。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