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博物館 > 南極圈里知天命 > 揚帆遠航
昨天九點半,日本國立極地所前教授陪我們來到東京灣港。我們剛一下車就成了新聞人物,記者蜂擁而至,攝像的,拍照的在我們前面忙碌起來。當我們登上舷梯時,還被記者們“擺布”了一陣,大概是想多拍點滿意的照片吧。 前教授帶著我們進了第4號房間,這就是我們的宿舍了。室內有4個床位,據說為照顧中國客人,只住二人。剛一進屋,又有記者趕來采訪。應記者邀請,我們只好又登上甲板。七八名記者圍著我們拍照,攝像,還逐個提問。我用英語回答。問題不外是:“How about your feeling?”“What is your study?”我用英語回答的大意是:我們首次來貴國參加南極考察,承蒙貴國熱情接待,我們非常珍惜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相信這種友誼會日益發展……。有一位記者希望我用中國話談談感想,我自然答應。說也奇怪,講話中,不知怎么混了兩句四川話。一位日本女記者對我說:“This time, you are a very famous man!”我客氣地說:“Thank you very much. Hope I can see you again.”當天晚上,日本各電視臺把我們兩位中國人的標準照以滿畫面在電視上播送。也許,這是中國人首次參加日本南極考察隊的緣故吧! 國家氣象局氣科院的張魁林趕上船來送行。此時,他正在東京氣象廳進修。我和魁林原就相識,在“白瀨號”上相見,非常高興!后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余參贊和丁秘書也上船見我們,并囑咐我們一些注意事項。祖國親人來送行,更使我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 約十點三十分,在觀測隊長室里,日本文部省大臣和文部省的一位南極本部官員會同我大使館的余參贊、丁秘書陪同我們與日本國立極地所所長永田·武教授相見。永田·武教授是日本知名高空大氣物理學家,任南極科學委員會高空大氣物理學的主席,近七十歲了,但仍談笑風生。他問我帶了多少膠卷,我說“50卷”,他說“太少了”,“至少也得有100卷”。這句話,我印象很深,因為我當時覺得50卷已經夠多了。 十點三十五分,我們又被帶領上甲板,上船送行的人都下了船。東京灣港的站臺上擠滿了歡送的人群,軍樂隊奏起了歡送的樂曲。送行的人群據說是參加此次南極考察的有關單位和親友。歡送的人們把五彩繽紛的彩帶扔上甲板,隊員們接著扔上來的彩帶與送行人一起相互拉著彩帶,似乎船上船下的人緊緊握著手,人人心連心一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