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朝鮮的傳播
|
![]() |
公元1242年朝鮮刻印的《高麗藏》,為經折裝 |
宋代初年,中國印成了第一部佛經總集《開寶藏》。此后不久,中國就贈送給朝鮮至少一部《開寶藏》。于公元1011至1082年之間,朝鮮以《開寶藏》為藍本,刻印了朝鮮第一部佛經總集《高麗藏》,后來又刻印了《續藏》。
1232年,蒙古入侵朝鮮,焚毀了高麗“大寶”。其時蒙古兵力強大,高宗束手無策。于是又效法顯宗,重新刻印《大藏經》。在朝鮮半島的伽倻山海印寺中,還完整地保存著《大藏經》印版。
佛教以外書籍的印刷,在朝鮮要晚一些。朝鮮在發展雕版印刷方面,不僅學習中國的技藝,也有中國工匠到朝鮮直接參與刻印工作。特別是元代,中國曾派去一批刻版工匠,到朝鮮補刻佛經印版,當然也傳授了技藝。既然從事補修印版工作也要中國工匠參與,那么,早期的《大藏經》刻印工作工程更大,肯定也會有中國工匠的參與。
![]() |
朝鮮最早的鉛活字本,1436年印的《通鑒綱目》,其中大字為鉛活字 |
12世紀初,朝鮮政府在國子監設立了印刷所,大量刻印儒家經典及理學、醫學、史學等書籍?逃∵@些書籍所用的藍本大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書籍。
朝鮮不但采用了中國的雕版印刷術,而且還采用了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并且有所創新。他們先后應用泥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鐵活字,還有后來創制的瓢活字印書。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銅活字。在銅活字上,朝鮮比中國還要早一些。公元1436年,朝鮮鑄成世界上最早的一副鉛活字,并排印過《通鑒綱目》一書。
公元1721一1724年,朝鮮制造成鐵活字兩副,這在印刷史上是特有的。從十五世紀初至十九世紀中葉,朝鮮鑄造了約三十副金屬活字,一般用干支記年來命名,也用活字所用字體名稱來命名。在朝鮮的金屬活字中,以銅活字為最多,質量也最好。如公元1403年鑄造的“癸未”銅活字,從印刷品中看,其質量已很成熟了。而公元1434年鑄造的衛夫人體銅活字,其印刷品更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