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著作的印刷
五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大規模分裂割據時期之一。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北宋統一,短短五十年間,中原地區經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前后五個王朝,中原以外,有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后蜀、南平、北漢等十個獨立王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但是,五代在中國圖書印刷史上占有著重要地位。五代的印刷事業比唐代大有發展,印刷地區更加廣泛,印刷規模進一步擴大,數量也大幅度增加?逃≌邚拿耖g、寺院進入到上層知識分子和政府官方機構,開始出現了政府刻書和私家刻書。印刷術這項來自于民間的發明創造,在政府的應用中得到扶持,為其本身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當印刷術已經在民間流行的時候,維護封建思想制度的儒家經典著作的印刷書籍還沒有出現。在社會上對標準的、沒有錯誤的讀本的迫切需要和民間逐漸發展起來的印刷事業的促進下,在后唐明宗長興三年,由唐宰相馮道倡議,開始了由政府組織用雕版印刷儒家經典著作的工作。
據《五代會要》記載,后唐長興三年二月,政府批準中書門下關于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版的奏請!半妨顕颖O集博士儒徒,將西京石經本,各以所業本經句度抄寫注出,仔細看讀,然后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隨帙刻印,廣頒天下,如諸色人等要寫經書,并須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中書門下是指宰相馮道、李愚等人,奏請即指馮道、李愚的奏請。說明這次對儒家經典的刻印,是由政府組織的,并經過嚴格的?保淠康氖翘峁┮环N范本,以便更廣泛的傳播。刻印九經的目的,正與歷代刻石的目的一樣,是為了校正經典文字,使讀書人有標準的讀本。當時社會動亂,戰火紛飛,國家已無力雕刻石經,其所以引起雕版印刷的動機,主要是受了民間印刷書籍流行的影響。
當時計劃刻印九種經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依唐《開成石經》作為底本進行?。
這是儒家經典的第一次開雕,也是統治階級對印刷術的第一次利用,國家十分重視。雖然已委派國子監師生負責進行校定,為了防止出現差錯,長興三年四月皇帝再次下詔,再次指派五名專家詳加?保WC做到經文的準確無誤,而且規定在國子監師生中選派擅長書法之人,以端正的楷書寫版。說明雕印儒經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五代十國時期刻印的《九經》 |
雕印儒經工作,從長興三年(932年)開始,到后周廣順三年(953年)才全部完成,歷經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個朝代,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共印經書十二部。除《九經》之外,還包括《論語》、《孝經》、《爾雅》,同時還刻印了《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兩部字書。至此,這一歷史上最早的、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印刷工程,勝利完成了,并對后來的印刷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九經》刻版告成之后不久,國子監又于后周顯德二年(955年)將唐陸德明撰《經典釋文》?笨逃×恕_@是一步解釋九經音義的工具書,使九經更為配套。
儒家經典的開雕,的確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首先,它開創了經書采用印刷之先河。此時,印刷術在中國雖然推廣應用數百年之久,然而印刷品“色類絕多”卻“終不見經典”。以往靠朝廷刻碑立石的方式提供標準教材,費工費時,人們輾轉傳抄容易發生疏漏舛誤。如今有了印刷的版本,既可以達到統一定本的目的,更便于快速地大量提供復本,供社會需用,對于古代學術的繁榮發展,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圖書文獻的保存與流傳,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印刷術應用的范圍從只印些民間日用雜品上升為當時被奉為經典的儒家書籍,印刷術得到政府的重視,更有利于本身的發展和提高。從過去隱現于民間、寺院之中,開始公露于世,印刷技術所具備的快速、便利、成本低廉的優越性逐漸得到充分體現,在大規模的應用過程中,推動著技術不斷改革創新,在雕版技術發展成熟的同時,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印刷術由民間進入官府,從此產生了政府刻書事業,而且國子監刻書是政府刻書的主體。所刻書版收藏在國子監,所以也稱“監本”,這一制度,影響后世各歷史朝代,宋代監本就是以五代留下的監版為底本刻印的。宋人稱之為“古監本”或“古京本”。國子監刻書非常重視底本的選擇,謹慎的校勘和優秀書手的手寫上板,為后代刻書事業做出了榜樣,形成了中國古代印刷書籍的優良傳統。
第四,國子監是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由學校擔任教材的編注、校勘、印刷、出版發行。直到現代,中國高等院校都有著自己的編輯出版機構,為本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服務,同時也為社會上提供著優秀書籍。是全國編輯出版發行工作系統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五,標志著中國書籍流通和文字傳播方式,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將由印刷方式代替手寫方式。以往,社會上雖然有印刷活動,但其使用僅限于部分地區,而且在民間流傳。社會上通行的基本是靠抄寫制書。五代時,由于統治階級的提倡,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之后雖然仍有手寫本書籍流傳,但是印刷事業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圖書形式的主流開始由寫本時期進入印本時期。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