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統一的俚族女政治家冼夫人
 |
冼夫人 |
冼夫人(約520—601)是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領袖。她出身于首領世家,“幼賢明,多籌略”,善于“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從青年時代起就是一個卓越不凡的領袖人物。她常規勸親族為善,以“信義結于本鄉”,且為人秉公處事,不徇私情,因而在鄉里很有威信,深得當地百姓擁護和愛戴。
梁朝末年發生侯景之亂,各地豪紳乘機擴大勢力,割據一方。梁大寶元年(550),冼夫人支持陳霸先起兵討伐,平定了侯景之亂。陳朝建立之初,政局不穩,號令難行。陳朝政權時時受到以歐陽紇為首的割據勢力的威脅,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陳朝撲滅了這股割據嶺南地區的豪強勢力。由于她協助破敵有功,陳朝冊封她為中郎將,石龍(郡)太夫人,并以刺使之儀禮遇之。在封建社會破格冊封一個婦女儀同刺史,是極為罕見的。
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進軍嶺南,遭到陳朝舊臣和部分少數民族的抵抗,冼夫人獲悉后立即派其孫馮魂前往迎接隋軍,并以自己所轄八州歸附隋朝,使隋軍得以進至廣州,最后完成嶺南地區的統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為譙國夫人。
冼夫人是嶺南少數民族首領,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具備稱雄割據的條件。但她在全國處于混亂分裂之時,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終擁護封建朝廷和維護祖國的統一,成為支持南朝梁、陳兩代和隋與唐初穩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為促進當地政治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冼夫人還為海南島俚人地區郡縣制度的重新設立起過積極作用。由于梁朝采納了冼夫人的建議,在海南島俚人地區重新恢復了郡縣制度,使中原地區與海南島的關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國統一和俚人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冼夫人始終維護中央集權和祖國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行為,深深影響了她的后代。后來她的孫子馮盎堅決不稱王割據,并歸附唐朝,對唐朝統一嶺南地區做出了巨大貢獻。這都與她以身作則,教育兒孫以國家為重有直接關系。后人為了紀念她的豐功偉業,高風亮節,在兩廣的高、雷、化、欽、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廟宇,其中茂名、化縣、電白等地一縣往往就有一二十處。海南島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廟,儋縣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