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煤鄉
以羅城為中心的仫佬族地區環境優雅,氣候宜人。這里屬九萬大山區,地勢高聳、峰巒疊嶂、綿延起伏。四周青山環繞,中間丘陵交錯,高山丘陵之間夾雜著小塊平壩,景色秀麗,美不勝收。從宜山的小龍到羅城的龍岸,礦藏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是遠近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經地質勘探查明的礦床、礦點、礦化露點有200多處。其中僅優質無煙煤探明儲量即達1億多噸,號稱“百里煤鄉”。
羅城的無煙煤俗稱“白煙”,硬度大,熱能高,可用作燒鍋爐、煉鋼鐵的燃料和生產氮硫化肥的原料。舊時這里沒有現代工業,挖煤、打鐵等工具原始落后。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仫佬山鄉礦業的開發與建設。在國民經濟恢復初期,就派遣大批地質勘探人員,對羅城縣的煤炭、鐵、錫等礦藏進行普查、勘測,并撥出資金與設備,對舊型小煤窿進行技術改造與開拓新井區,開辦國營煤礦、集體煤場等。經過調整和整頓,現有國營和集體煤礦16個,大部分礦井實現了掘井、通風、照明、排水、提升機械化,實現了安全生產。煤產量大幅度增長。
煤炭生產的大發展,不僅增加了煤鄉人民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而且也為化工、機械、采礦、鑄造等地方國營工業和鄉、鎮集體企業提供了原料、燃料和部分資金,促進了地方工業的發展。
煤砂罐生產就是仫佬族人民充分利用煤炭資源優勢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民族產業。煤砂罐是用焦炭、煤矸石、白泥作原料,經過舂粉、拌合、制坯、鍛燒、過釉制成的生活用品。其生產設備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易學,成品價格低廉,其性能耐煤火腐蝕。用它煮飯,既香甜可口,又好儲存,隔夜不壞,所以,倍受仫佬族群眾喜愛。仫佬族人民生產和使用的煤砂罐,樣式繁多,品種齊全,有煮飯用的甕口罐、篾耳罐;有炒菜用的雙耳扁罐、橫柄扁罐;有釀酒用的酒甑罐;有盛酒用的酒壺罐;燒茶用的小茶罐、大茶罐、牛頭罐;還有蒸糯米飯用的飯甑罐,等等。有高有矮,有圓有扁,有大有小,有雙底的還有單底的,真是應有盡有,在市場上非常暢銷,部分產品還外銷到鄰縣和湖南、貴州等地。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