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三島──北部灣上的明珠
在美麗的南海北部灣上,有一塊“冬季草不枯,非春也開花,季季魚泛鱗,果實滿枝椏”的寶地,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京族三島”──巫頭、 尾、山心。
京族三島面臨南海的北部灣,背倚十萬大山,與越南僅一水之隔。其中巫頭、 尾二島與越南近在咫尺,雞犬相聞,涉水可渡。 尾、巫頭、山心三島,是由海水沖積而成的沙島。由 尾北望山心,西望巫頭,頗似一個“品”字形。 尾處于江平半島的最南端,地勢平坦,地形狹長似帶;巫頭中間凸出,兩頭下垂,地形呈紡錘狀;山心地勢周圍高,中間低,呈盆地狀。
京族三島地處亞熱帶,自然資源豐富。南面的北部灣是著名的漁場,盛產魚、蝦、蟹、貝等海產品。魚類有7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產量豐富的有200多種。珍珠、海馬、海龍是醫藥上的名貴藥材。北部灣海水含鹽度達31%以上,適宜于制鹽業的發展。京族的制鹽方法有曬生鹽和煮熟鹽兩種。
除漁業外,京族還兼事農業生產,種植水稻、紅薯、玉米、芋頭、花生等。京族地區盛產香蕉、龍眼、木瓜、黃皮果、菠蘿蜜等亞熱帶水果。沿海生長著被稱作“海底森林”的紅樹(海欖),樹皮含有鞣革的單寧酸,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另外, 尾島、巫頭島有鈦礦、磁鐵礦、鍺石英和玻璃砂等礦藏。竹山等地有鐵礦、獨居石。
近年來,京族地區的生產力水平和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除傳統的捕撈、水產品加工和淺海灘涂養殖外,還發展起了邊境貿易和旅游業,實現了漁、農、工、副、商全面發展。從捕撈業來看,改變了過去小拉網和小竹排生產為主的狀況,用上了機體小、速度快、操作靈活、耗油少的排尾機及先進的漁具,出海作業收入相對穩定。隨著交通工具的現代化和冷凍技術的廣泛運用,海產品銷售市場更加廣闊。在海洋捕撈的同時,京族人民還不斷開拓市場,發展海產品加工業,提高了漁業生產的綜合經濟效益。
海濱陸上水面和淺海灘涂養殖業是京族三島高效益的新興產業。京族三島有可開發利用的淺海灘涂面積1萬多畝,擁有海濱陸上可開發為海水養殖的水面數萬畝,現在這些資源正得以開發利用。
邊境貿易日益活躍。京族是跨境民族,與越南主體民族越族有共同的語言和傳統文化。他們從越南采購國內所需商品運回國內銷售,又將越南市場需求的商品,通過陸路、水路運到越南銷售,直接加入了邊境貿易的行列。
京族三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方興未艾。海岸樹木茂盛,郁郁蔥蔥;環繞三島長達13公里的海濱沙灘寬10-20米不等,沙質細軟金黃,被譽為“金灘”;海水潔凈碧藍,淺水區寬闊平坦,白日風平浪靜,漁舟點點,晚間潮漲浪涌,波濤陣陣。海洋、沙灘、樹林、鶴群,構成了京族三島獨特的海濱天然風光,是不可多得的海濱浴場。再加上京族人民的純樸熱情,是京族三島寶貴的旅游資源。如今,已建成“京島旅游度假區”,不同檔次的賓館、海洋餐館鱗次櫛比。京族三島正張開雙臂,迎接著海內外賓朋的到來。
京族三島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收入增加,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家用電器設備齊全。交通運輸及通信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使京族三島開始步入信息化社會。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