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米節
 |
舂碓舞 |
佤族是一個農業民族,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圍繞農業生產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動,有的還漸漸形成定制,發展成為節日!靶旅坠潯北闶瞧渲兄弧
“新米節”是稻谷成熟,喜慶豐收,品嘗新米的日子。由于氣候的差異,各地谷物成熟的時間不同,因而各地區、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戶過節的時間也不一樣,但過去一般多在農歷七八月份(佤歷九十月間)進行。日期的確定,一是根據各自糧食的成熟情況選擇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屬相之日為最佳。意在請先祖的靈魂回來,與家人一起同嘗新米,共享歡樂。并請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子孫后代家庭幸福,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為了讓各地佤族同胞能夠共同歡度“新米節”,1991年,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聯合決定,把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四日定為佤族的“新米節”。
傳統的新米節多各家各戶獨自進行。節日這天,主人早早起床,準備好過節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來的谷子一束掛在門上,表示招谷魂進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鐵鍋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飯。接著舉行家祭儀式:盛一碗新米飯,與各種菜肴一起擺于神臺之上,請巫師念咒語,祭祀谷神,敬獻祖先。儀式結束后,以巫師和老人為首,全家人喜嘗新米。之后,主人才打開家門,把自家過節的消息告知鄰里鄉親們。于是人們紛紛攜帶各種禮物前來祝賀。主人則殺雞、宰豬,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歡歌笑語,同享豐收的喜悅。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