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戀故土的民族——普米族
 |
普米族 |
普米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29657人。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蘭坪老君山和寧蒗的牦牛山麓。少數分布于麗江、永勝、維西、中甸以及四川的鹽源、木里等地,與漢、白、納西、藏等民族交錯雜居。
普米族自稱“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古代漢文史籍稱之為“西番”或“巴苴”。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為普米族。
普米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各地方言差別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話。許多普米人還兼通漢、白、納西、藏等民族的語言。過去,寧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來拼記普米語,用以記載本民族的歷史傳說、故事和歌謠等,但流傳不廣。后來多被巫師用以書寫經卷。現在,普米族地區大都通用漢文。
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數人信仰道教或藏傳佛教。節日有大過年、大十五、嘗新節等。
農業是普米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青稞、豆類、薯類等,畜牧業在社會經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