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
初夏的草原 |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長城、北抵大漠、東達興安嶺、西越賀蘭山的這片蒼茫大地上。每當提起她的名字,人們便會想起“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古歌謠,眼前便會呈現出藍天白云、碧野紅花、羊群斑斑、肉乳飄香的廣闊無垠的草原,浮現出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曾經叱咤風云、縱橫歐亞、英勇善戰、氣吞山河的偉岸雄姿!
 |
草原晨色 |
蒙古族是中國人口較多、分布十分廣闊的少數民族之一。根據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現有人口480多萬人。主要聚居于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多分布在遼寧、吉林、河北、黑龍江、新疆、青海、河南、四川、貴州、北京、云南等地。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里亞特三種方言(按地區劃分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東北部方言)。蒙古文屬拼音文字類型,初創于成吉思汗時代,F行蒙古文有29個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個,表示輔音的24個。拼寫時以詞為單位上下連書,行款從左向右。
 |
風力發電 |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懊韶!笔恰懊晒拧币辉~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懊晒拧币簿陀稍瓉淼牟柯涿Q變成為民族名稱了。
蒙古族是一個勤勞、智慧而又思想開放、善于學習、勇于探索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他們不斷總結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實踐經驗,同時學習、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逐步了解、掌握、積累了大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產生了許多發明創造和歷史、文學、藝術成果,涌現了眾多的科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為充實和豐富祖國光輝燦爛的科技文化寶庫,做出了重要貢獻。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