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育滿族
 |
康熙皇帝 |
滿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982萬余人。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為最多,少部分散居于全國各大中城市。
滿族歷史悠久,其先民可追溯到北宋至明代的女真、隋唐的靺鞨、北朝的勿吉、漢代的挹婁,以及商周前后的肅慎。明代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創立八旗制度,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政權。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廢舊族名,改稱“滿洲”。崇德元年(1636年)改后金為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奪取中央政權,定都北京。辛亥革命后通稱“滿族”。滿族統治階級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持續統治了260多年。其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很有歷史貢獻的杰出人物。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16世紀末以蒙文字母為基礎創制的。后又在字母右邊或加圈,或加點,史稱“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由于清代以來滿族人大量遷入中原地區,在經濟、文化、生活上與漢族交往密切,滿族人民逐漸習用漢語文。
滿族主要從事農業。散居城市的滿族人大多從事工業和文化科學事業。滿族重視教育,崇尚理學,善于學習,文人輩出。對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都有突出貢獻。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