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梁式構架
 |
明清大木大式構架分解 |
中國古代建筑木構架的主要形式。這種構架的特點是在柱頂或柱網上的水平鋪作層上,沿房屋進深方向架數層疊架的梁,梁逐層縮短,層間墊短柱或木塊,最上層梁中間立小柱或三角撐,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鄰屋架間,在各層梁的兩端和最上層梁中間小柱上架檁,檁間架椽,構成雙坡頂房屋的空間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過椽、檁、梁、柱傳到基礎(有鋪作時,通過它傳到柱上)。
抬梁式構架至遲在春秋時已經有了。目前所見最早的圖像是四川成都出土東漢庭院畫像磚。唐代它已發展成熟,并出現了以山西五臺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順天臺庵正殿為代表的殿堂型和廳堂型兩種類型。《營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講的是抬梁式構梁,明確提出較重要建筑的構架有殿堂型、廳堂型兩個類型,并用圖說明兩者的差別。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