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
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High-Tech)是指那些不僅在建筑中堅持采用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極力鼓吹表現新技術的傾向。廣義來說,它包括戰后“現代建筑”在設計方法中所有“重理”的方面,特別是以密斯凡德羅為代表的講求精美的傾向和以勒柯布西耶為代表的“粗野主義”傾向;較確切地是指那在五十年代末才活躍起來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創新地采用與表現預制的裝配化標準化構件方面的傾向。
五十年代末,西方各先進工業國的經濟與生產開始進入戰后的非常繁榮時期,科技迅速發展,生產大大提高,其中,迅速地把先進的科技利用到生產上去、帶動生產,然后生產上的進步又己上反過來影響科技發展,是這一時期的特征。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應用與其自身的迅速進步與發展不僅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生產與科技發展,還強烈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建筑中的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這個繁榮時期共持續了十二、三年,到七十年代初逐漸停滯。在建筑中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亦以六十年代為最活躍。
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主張用最新的材料,如高強鋼、硬鋁、塑料和各種化學制品來制造體量輕、用料少,能夠快速與靈活地裝配、拆卸與改建的結構與房屋。在設計上它們強調系統設計(Systematic Planning)和參數設計(Parametric Planning)。
其具體表現是多種我樣的。有的努力使高度工業技術接近于人們所習慣的生活方式與美學觀,盡管它所標榜的是“機器美”,但是他的“機器美”還是盡量想迎合人們的悅目要求的。
新技術與藝術性能否很好地結合,敗壞年來一直是一個費人思考的問題,F在還有不少人,有些由于保守,有些由于“激進”(如現在有些自稱為是最先進的“現代主義之后”的學派)就是以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傾向中的“缺乏人情”和“沒有藝術性”而反對它的,社會上也有些人因為憎恨環境污染而責怪工業技術的發展,進而遷怒于建筑中采用與象征高度工業技術傾向。誠然,這個傾向同其他傾向一樣,有其合理的也有其不合理的方面,并且,這個傾向由于它同材料與設備的關系,的確是經常會受到壟斷企業的左右與控制的。然而,注重工業技術的最新發展,及時地把最新的工業技術應用到建筑中去,將永遠是建筑師的應有職責。問題在于是為新而新,還是為了有利于合理改進建筑而新。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