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派
二十世紀初在德國、奧地利首先產生了表現主義的繪畫、音樂和戲劇。
表現主義者認為藝術任務在于表現個人的主觀感受和體驗。例如,畫家心目中認為天空是藍色的,他就會不顧時間地點,把天空都畫作藍色的。繪畫中的馬,有時畫成紅色的,有時又畫成藍色的,一切都取決于畫家主觀的“表現”的需要,他們的目的是引起觀者情緒上的激勵。
在這種藝術觀點的影響下,第一次大戰后出現了一些表現主義的建筑。這一派建筑師常常采用奇特、夸張的建筑體形來表現某些思想情緒,象征某種時代精神。德國建筑師孟德爾松(Eric Mendelsohn,1889-1953)在二十年代設計過一些表現主義的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19-1920年建成的德國波茨坦市愛因斯坦天文臺(Einstein Tower,Potsdam)。
有個表現派的電影院建筑在內部天花上做出許多下垂的卷券形花飾,使觀眾感到如同坐在掛滿石鐘乳的洞窟之中,有個輪船協會的大樓上做出許多象征輪船的幾何圖案。荷蘭表現派的住宅建筑甚至把外觀處理得使人能聯想起荷蘭人的傳統服裝和森砂鞋子,表現派建筑師主張革新,反對復古,但他們是用一種新的表現面的處理手法去替舊的建筑樣式,同建筑技術與功能的發展沒有直接的關系。它在戰后初期時興過一陣,不久就消退了。
[上一頁][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