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炸彈”
──瘋狂的笑柄
熱氣球,是人類最早實現飛行之夢的飛行器,在飛機出現以后,它便慢慢變成了航空器中的配角。然而在飛機出現以前,氣球卻如同今天的轟炸機一樣,曾經被用來作為攻擊性武器使用,讓氣球載上炸彈,對敵人實施轟炸。
早在1848年意大利獨立戰爭時期,奧地利軍隊就曾將炸藥裝在氣球上,讓其順風飛到敵方陣地爆炸,用以殺傷敵人,這是最早的氣球炸彈。當飛機出現后,這種落后的攻擊方式便推出了歷史舞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瘋狂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卻進行了被后世人譏諷為日本的"曼哈頓工程"的大規模氣球炸彈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日本軍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美國空軍對日本列島進行了猛烈的轟炸,日本軍方為了報復美國人,就決定使用氣球炸彈對美國本土實施"轟炸"。由于太平洋的冬季存在一股高空西風氣流,風速約為300公里每小時,因此,氣球炸彈便可以順風飄到美國。1943年11月,日本的氣球炸彈設計完成,于1944年命名為V-3(以望同納粹德國的V-1、V-2導彈并列),并成立了一個以陸軍少將為首的委員會來執行氣球炸彈計劃。
從1944年冬天開始到戰爭結束,日本一共放出了近萬個氣球炸彈,然而,僅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氣球炸彈飄到了美國和其它美洲國家的陸地上,僅有六名美國人死于一次氣球炸彈的爆炸中,大部分的氣球炸彈沉入了茫茫大海之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耗費巨資的氣球炸彈僅僅為世人流下了一個笑柄。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