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和機炮

航空機槍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主要發展階段在三十年代末期,幾十年的發展出現過大約17種口徑和144種型式的機炮和機槍。五十年代初期逐漸集中到7.62、12.7、23、30和37毫米六種口徑。目前7.62毫米和12.7毫米機槍主要用于直升機, 20、23和30毫米的機炮,多用于殲擊機和轟炸機,37毫米機炮已很少使用。
機炮(槍)是飛機近距離空中格斗的主要武器,可充分發揮駕駛員勇猛頑強的作戰精神,有效射程一般為800到1000米,可連續射擊。射速一般隨口徑的增大而減小。近戰時機炮比火箭和導彈更有效。對地攻擊時有效射程可增大到2000米。
自空空導彈發明后,人們一度過于迷信導彈致勝論,認為今后的空戰將以遠距空空導彈的超視距攻擊開始,中近距空空導彈結束,機炮將不再有用武之地,因此六十年代問世的如美國的F-4“鬼怪”等許多殲擊機都不再裝機炮,。可是當這種只掛空空導彈的飛機在參加越南戰爭卻吃了大虧,在近戰纏斗中那些早期的導彈根本無法發揮出被吹捧的威力,結果被越共當時第一代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和米格-19用機炮打的狼狽不堪,不得已只好再將F-4的改進型重新加裝了機炮。
自從人們重新認識到機炮的重要性后,它就一直是作戰飛機尤其是殲擊機不可缺少的必備武器,盡管當今空空導彈的技術日益進步,多數已具備“發射后不管”的能力,但不忘前車之鑒的設計師和駕駛員卻從未懷疑過機炮的必要性。

F-15是美國空軍裝備的典型第三代全天候戰術戰斗機。在該機裝備的二大空戰武器系統中,就包括一門“加特林”式20毫米航炮,這種航炮備彈940發,每分鐘發射炮彈在4000—6000發之間。F—14為美國海軍主力戰斗機,可執行多種任務,其武器系統有多種配置,但都包括一門20毫米的M61機炮。
A—10攻擊機是美國空軍對地面部隊遂行近距空中支援的主力戰機。該機裝備GAU- 8/A7“復仇者”30毫米7管機炮后,對地攻擊火力得到很大增強,并具有操作簡單、靈活高效、生存能力強等特點。這種航炮使用穿甲彈時,能夠擊毀小型和重型坦克;使用高爆彈時,能對卡車和其它地面目標實施有效打擊。這種航炮每分鐘能射擊3900發炮彈,且可在能見度極差的復雜氣象條件下進行精確射擊。
而美國研制的新一代戰斗機一一集尖端航空技術和最新武器系統于一身的F—22“猛禽”戰斗機的制式武器中仍然包括一門 “火神”M61A2的20毫米機炮,這說明,航空武器專家們在籌劃未來空戰的先進武器時,航炮并沒有被遺忘。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