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德國,有一大幫人反對他,可是他去美國,卻受到熱烈的歡呼。1931年1月,他和著名影星卓別林一起受到群眾熱烈的歡迎,從來沒有見過這個陣勢的愛因斯坦感到困惑不解,但卓別林一語道破天機:“他們向我歡呼是因為他們懂得我所干的事,他們向你歡呼,是因為他們不懂你干的是什么”。這也可以從本書的開頭引文得到印證:“愛因斯坦是與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和瑪麗蓮·夢露齊名的流行偶像。”這就是群眾、這就是流行,這就是最大的贊美。歐美的書店中,愛因斯坦的肖像(特別是他吐舌頭的那張)與性感的夢露的像掛在一起,我也曾見到美國孩子的脖子上掛著普雷斯利的畫象或照片。肯尼迪總統和他當司法部長的弟弟同夢露的關系也是眾所周知,而夢露之死也是許多人的心病。這么看來,這在群眾的眼里,愛因斯坦并沒有掉價!
然而,嚴肅的學術界的人士也許并不這么看。他們把科學、學術、愛因斯坦捧上了天,變成了人們頂禮膜拜的對象。可是,他們中間有些人并不懂科學,而且也不想懂科學,他們只是藉此謀求權力和名利,這恰巧與愛因斯坦的精神背道而弛。愛因斯坦一生不懈地追求真、善、美,在精神境界里,他是位獨立特行的人物,與“星”不同,愛因斯坦的遺產有不朽的價值。
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仍在享用愛因斯坦的遺產。這也許就是為什么關于愛因斯坦的書還是一本接一本地出,說真的愛因斯坦還有許多東西遠遠沒有研究完,而不僅僅是那些迎合一般群眾的緋聞逸事。其實,大多數人對于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一無所知,而且,即使想知道,恐怕還有相當的困難,可以說,不是下了點工夫就行。可是,我還是要說,愛因斯坦至少有兩大貢獻直接與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一是原子彈,二是激光。當然,他沒有參與制造或實現這兩項成果,他只是奠定了它們的理論基礎。但這足以使他永垂不朽了,因為沒有愛因斯坦,恐怕人們很難往這方面考慮問題,它們的實現也會延遲到很晚。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這就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這就是為什么他在科學家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原因。
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他去世后50年,在他做出主要工作之后100年仍然還有許多研究,就是因為他的不朽業績。他的豐富遺產還有待挖掘。許多人聽說過他的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以及量子論,盡管不知道到底他的貢獻、他的影響是什么。可是人們常常忽略在他生前就已經預言,但在他身后才得到證實,乃至到現在還沒完成的工作。其實,激光就是一個,他去世5年之后,人們才制成第一個激光器,不久,他們就榮獲諾貝爾獎。當然,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一個世紀,人們慢慢也搞不清楚獲獎者的成就了,不過,大家還是肯定這是衡量科學成就的重要獎項。好了,21世紀第一年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又與愛因斯坦有關。他們在10年前實現了1924年愛因斯坦的理論預言: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常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相對于氣態、液態、固態、等離子態而言。 也許,愛因斯坦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宇宙學以及他花費30年精力而沒有獲得多少成就的統一場論。研究愛因斯坦的著作,對此或者語焉不詳,或者作為愛因斯坦晚年徒勞無功的嘗試一筆帶過。愛因斯坦去世之后50年,難道這些領域就沒有發展嗎?當然有,問題是是否有十分專業的物理學家把這些事用通俗語言說清楚。老實說,加來道雄真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不二人選,這也是在成百本關于愛因斯坦的著作中,《愛因斯坦的宇宙》一書有獨立存在價值的理由。因為寫“后愛因斯坦”的物理,不僅要超越愛因斯坦的物理,還要超越愛因斯坦的數學,我們得承認,作者不只懂行,而且是專家。熟悉這位日裔學者的人只知道卡庫,而這正是漢字“加來”的日語發音。2000年,海南出版社就出版過他寫的《遠景》一書,譯名就用米奇歐·卡庫著。那本書中,他已經談到Virasoro代數,通俗說,它可是個“超”李代數,而李群李代數早在100多年前就被數學家研究,現在一些物理學家也不得不對付這類抽象的玩意兒了。再往前走就是弦論了。加來恰是弦論專家,他與別人觀點不同之處就在于他把弦論看成是愛因斯坦不成功的統一場論的繼續,而多數人則覺得愛因斯坦后30年一事無成。實際上,這種說法太絕對了。1988年發現的愛因斯坦環就是他50年前提出來的。
就連他認為是他的“大錯”的宇宙常數,對于21世紀的物理學仍有著重大意義。這可真是讓人不能不服。對于引力波、蟲洞、黑洞、時間機器、暗物質、暗能量等時髦(其實在愛因斯坦的大腦中都能尋到蹤跡)字眼感到好奇的人,這本書的確是一本不錯的讀物。只是我不得不說,這本內容豐富而又思想深刻的書對譯者是一個重大挑戰。譯后記中譯者自報家門是文科出身,難怪有的數學、物理名詞譯得不準確,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些非專門的英語也翻錯了。愛因斯坦說的著名的話,“由于數學家研究相對論,我再也搞不懂它了。”
文化是一種積淀,如果來不及產生珍珠的話,留下的只能是一堆一堆的垃圾。
2006年08月24日 |